2021-09-12 17:40:3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教育
公务员考试:完善激励机制利于破解血荒
献血事业的良性发展,不是靠延长献血年龄等应急之策,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把公民教育和权利保障有机结合起来。
从8月7日起,北京实施献血新规,无偿献血者用血可以在医院实时报销,并且献血者及其亲属可以优先用血。这些举措,既有利于保障献血者权益,也给不少处于“血荒”困境的医疗机构带来了新希望。
尽管根据献血法精神和各地献血政策,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享有用血、优先用血等权利。但在现实中,或由于“先缴纳血费再报销”“在哪献血在哪报销”等规定的存在,献血者要实现这些权利,需要走繁琐的流程,忍受较长的等待,出现了“献血容易报销难”。
或由于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献血者及其亲属享受不到用血优先权,出现了“献血容易用血难”。这些问题,不仅打击了献血者个体的积极性,其负面效应所及,对公众的献血热情也泼了一瓢冷水,是导致和加剧“血荒”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变后报销为实时报销,建立常规用血情况下的献血者优先制度,无疑进一步把“纸上权利”化为了简便、实在的优惠,这种制度上的调整与创新,对献血者们来说是个利好,而对社会来说,这意味着献血激励机制在走向完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献血制度探索具有普遍价值。在我国现阶段,对献血者的激励,主要还是以用血上的优惠、优先为主,但这种权利的落实难,除了报销操作、优先用血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失,更为严重的是地域差异、标准不一造成的权益虚置。
比如返还标准,北京最高是献一返五,有的地方是献一返三,有的地方是一次献血终生用血,标准五花八门,而且待遇有落差,如何确保同样的善行得到同样的激励?
尤其是在社会流动性凸显的背景下,农民工等跨地域人群的献血权益如何不成为“地方粮票”?这无疑需要超越局部视野,在顶层设计上统一标准、简化程序,使献血者们的权利获得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献血事业的良性发展,不是靠延长献血年龄等应急之策,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把公民教育和权利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既培养人们献血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同时也保障献血者的正当权益,对其行为进行有效激励。简言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方能汇聚浩荡的“生命之河”。
免费领取考前资料详询:0433-8916111
以上就是【公务员考试:完善激励机制利于破解血荒】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