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 17:09:5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通榆华图
申论:值得收藏的申论论据(二)——知礼、学礼、守礼
我们来看一段写作案例:
学礼以立身。(论点)礼是教人为人处事的一种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只有习礼,才能扬长避短、完善自己。孔融习礼,四岁让梨,知晓礼仪,终成大家,流芳百世;杨时习礼,为不打搅老师,雪天仍坚持在门外等候,最终求得功名,成为大学者。(论据)反观当今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应引起反思,学礼立身己迫在眉睫。
学礼以立家。(论点)家庭构成国家,学礼立于家,才能进一步立于国家。我国向来重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礼,它不仅关系着家族的维护,更关乎社会的和谐。每个家庭都应有自己的优良家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礼以立国。(论点)礼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道德机制。只有习礼,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国家才能更好发展。古语有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论据)由此可见,礼不仅仅是文化之基,亦是立国之本。学礼既是个人的主观意愿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每个人都应该尽己之责、倾己之能做好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传帮带。
该文段的论点是“学礼以立身、立家、立国”,围绕该论点可以使用与“知礼、学礼、守礼”相关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与之有关的典型事例如下:
1.孔融让梨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2.程门立雪
杨时来拜见程颐,因为他有些问题想要问,但是他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他才走进了屋内,程颐说那时候他看见了一个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了有名的大学者,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人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深明大义,讲究礼数,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与之有关的名人名言如下:
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2.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
3.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唐·吴兢
4.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
5.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7.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8.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荀子
9.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10.夫人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1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
13.国尚礼则国兴,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颜元
以上就是【申论:值得收藏的申论论据(二)——知礼、学礼、守礼】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