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敦化华图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47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47

2021-06-05 16:14:1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教育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4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从而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小学德育改革的背景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远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给人们的观念带来变化,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承受力等的培养,必然被提到德育工作日程上来;另外,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如改革开放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公平竞争观念、互利互惠观念、公关信息观念、商品市场观念、文明消费观念、照章纳税观念等,也要被引入到新的德育课程中。同时,外来文化给我国的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并进一步加大。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环境变得日趋复杂,道德失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性特征等,都会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学生思想和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又需要不断提出或强调一些新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如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

  (二)人文精神回归的深情呼唤

  世纪之交,教育领域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出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是人类试图纠正科学主义教育对人的感情的漠视而倡导人文主义教育的结果。19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人类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科技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逐渐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并日益工具化,进而扩张为一种“工具理性”。学校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王国,人文教育相对缺失,学校教育与儿童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相隔离,结果导致人格发展的苍白与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启发了学校教育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回归生活的深思与探讨。因此,当前学校德育改革要求在尊重儿童现实存在的前提下,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三)对我国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国小学传统德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促使我们进行德育改革的重要原因。传统德育存在问题表现在:

  1.“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的矛盾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来看,学校德育的地位很高,甚至被提到了“为首”的高度。不过,在教育实践中,德育却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

  2.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

  德育政治化是一个反思性的概念,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德育窄化成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的极端做法。时至今日,德育政治化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性的追求虽然在理论上受到批判,但其实际影响并未根本消除。我国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主张,指出德育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德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但考虑到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如何从指导思想到德育实践,彻底抛弃德育政治化,实现德育生活化,是德育改革的一大难题,也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3.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即期望学校德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德育理论研究上,学者也认为德育有很多功能。这两方面很容易造成德育多能甚至万能的印象。但在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普遍感到德育的实效性偏低,德育无能。主观上和“应然”状态的德育万能,与实际德育低效、德育无能构成了我国德育的矛盾和问题之一。

  4.“大德育”与“小德育”的矛盾

  我国的德育观是一种“大德育观”,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大的方面。这种大德育虽然有管理体制和工作上的方便,但将各方面混为一谈,又带来许多弊端。其实,依据国外的经验,德育就是道德教育,不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即“小德育”。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赞成这种“小德育”的提法。“小德育”和“大德育”的冲突如何解决也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

  德育的本质,从哲学的视觉审视表现为规范人的工具性和促进人的发展性。规范人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重视社会及其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因此,德育的工具性只是其目的性本质不断生成、展开、演进的过程和表现,发展人本身应该成为德育根本的追求。德育作为一定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常常表现出对特定对象的约束。德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主要是指教人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追求人格的完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促进生命主体在精神方面的积极变化。规范人和发展人是德育同时具有的两种本质或功能,两种功能都不应偏废。偏废社会需要,德育将是抽象化、理想化的;偏废个人的需要,德育将是非人道、压抑人性的,因为人有追求自身完美性的精神特质。

  (二)实现由单向灌输教育向双向互动教育的转变

  现在的青少年儿童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极大发展的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增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已经不受以往传统的、封闭的一元价值观的左右,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常在自己的行为中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事实上青少年儿童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在今天应是一个值得大力提倡的德育以至整个教育的新观念。

  信息社会化决定了两代人的双向社会化,德育的过程实质是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双方才可能促进情感意识与尊重意识的成长,促进相互理解与价值观的认同和包容。双向互动德育的要旨,就是创造丰富多彩、能够真正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感动、理解和体悟。而实现双向互动的前提是师生地位平等、相互尊重,通过双向互动实现双方道德的共同进步。具体方法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等。

  (三)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

  德育模式的构建,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

  学校德育模式构建得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出德育理论和德育形式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决定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以往,我们把德育模式理解为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德育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比较单一,而且在实际操作上把德育模式应用程式化,影响了德育的成效。当前全球对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空前增长,我国德育应根据本国、本地、本校实际及世界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精神,创造出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德育模式。当前我国本土化、个性化鲜明的德育模式主要有情感教育模式、德育体验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主体参与模式等基本模式。

  (四)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学校德育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这种封闭性的德育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品德成长和人格成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学校应从现实出发,让学生走进大干世界,融入社会,去亲历、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在开放的德育环境中产生免疫力,形成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三、我国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本质的新的理解之上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式。生活德育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教育、教学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学生的生活由学校学术生活、交往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所构成。学校生活虽然不是社会生活的机械照搬和移植,但它必须与社会生活有着血脉联系。我们以往德育工作的弊端就是忽视和割断了这种血脉联系。因此,我们提倡和实施生活德育。

  1.生活德育要求学校德育课程要把生活中最富于影响价值的生活素材、生活因子,加以合理安排和配置,从而去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这样说来,德育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在知识教学、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都大量地渗透有德育的因素,所以说“道德教育无痕”,学生的品德就是在这样一个精心设计和进行的生活过程中得以提升的。德育要关注、指导学生的学术生活、交往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与习惯。

  2.生活德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贴近生活的德育容易引起德育对象的关注和亲近,从而使其能够在暗示状态中更为自然地接受影响;另一方面,人的品德主要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人在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同时,客观世界才会作用于人的主观意识,通过环境对人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动态的、静态的、被动的、主动的、人为的、个体的、集体的、下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德育对象将会得到多方面的启示、约束、规范和帮助,使之逐渐学会和适应在社会中生存所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准则,以及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因此,生活德育强调社会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访问、专题调查等方式走进社会生活中。

  3.生活德育要求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德育促进品德形成。活动德育是指通过创设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生活德育强调德育绝不是培养熟练掌握道德理论知识的“伦理学者”,因而它反对单纯的道德认知主义教育,反对书本式的、教义式的道德知识灌输和道德理性宣讲。生活德育强调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道德行为的改善、道德品性的优化和道德水准的提升,而这些必须在实践中通过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交往、互动和体验,得以建构、发展和展示,活动本身具有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意义,可见,活动不但是道德发展的手段,也是道德生活的目的,即活动本身就是德育,所以,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是必需的。这里所说的活动主要指教育主体精心策划和创设的活动,它包括能够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各种活动形式,如故事讲述、戏剧表演、艺术作品欣赏等等。生活德育中的活动更强调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微观层面,强调过程中的情景性、情意性、建构性和游戏性。

  (二)个性化德育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铸造了我国一向只注重社会共性而轻视人的独立个性的民族文化特征。封建主义的教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要求人们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压制任何“离经叛道”、标新立异。改革开放后,我们已经意识到个人价值和权利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和鼓励人的个性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个性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没有个性,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社会也不会有活力。个性化德育要求从小学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个性化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三)全员化德育

  德育全员化、一体化的育人格局,是现代大德育观念和全员德育机制的具体体现,是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具体实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全员化德育主要是指德育决策、管理、运作、实施一体化,德育评估制度、有效激励机制、效果机制一体化,德育队伍、内容、渠道一体化,尤其强调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社会组织的配合和协作。因此,全员化、一体化德育要求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各种力量,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

  领取免费资料请拨打:0433-8916776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47】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46

下一篇:没有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面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