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19:06:35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城华图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温的概念,能结合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变化和年变化规律;结合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3.能够运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难点】
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2018年10月1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仔细观看聆听天气预报员的话。其中涉及到了这样一句“明天天气转凉,最高气温是16℃”,提问学生“气温是什么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气温的概念
【教师活动】让学生自主观看教材,找到气温的概念。
【学生活动】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是大气的冷暖程度。
2.气温的时间变化
教师过渡:回顾课前所观看的天气预报,里面提到了“最高气温”,有最高气温必然会涉及到对应的最低气温,说明一天当中的气温是在变化的。
教师出示地图: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获取更多相关公考资料详情咨询白城华图——ht3214567
以上就是【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