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9:08:3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
吉林省考巧用代词妙解片段阅读(二)
代词用以指代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是代词指代最常规的考法,改知识点我在《巧用代词妙解片段阅读(一)》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讲解,这种代词指代题考生们做起来大多较容易,但是代词指代还会涉及到另外一种情况,考生们往往会忽视:在片段阅读中的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中,考生由于不能关注到重点句中的代词,从而找不到文段的主题词,以致误选干扰选项。在这里,我将介绍代词的另一种考查方式——宏观指代。大家看下面的几道例题。
【例1】审计部门的审计,只是对相关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是问责的权力并不在审计部门,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移交给司法等相关部门去查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了其他部门依法依规的后续处理,那么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会付诸东流。公众呼吁“审计清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问责清单”,原因正在于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审计部门的职能范围有待拓宽
B.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流程透明
C.问责程序是审计工作发挥效用的保障
D.公众对审计、问责机制的建议应受重视
【解析】文段先说审计部门的职责在于发现问题,而不是问责,后面紧跟着的代词“这”指代了文段前半部分的所有内容,也就是说,“这”之前的内容都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的主旨句是“这也就意味着”之后的观点,即“如果没有了其他部门依法依规的后续处理,那么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会付诸东流”,换言之,只有其他部门依法依规的后续处理,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才不会付诸东流。因此概括而言,文段的主旨是问责机制对审计工作发挥效果起保障作用。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这道题很多考生会误选,究其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代词“这”起的宏观指代指引的作用,没有找到文段的核心。事实上,A项和B项都没有涉及文段的论述主体“问责”,而D项,文段说的是公众呼吁问责程序的原因,而不是“建议应受重视”。
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道题:
【例2】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后亚、非、拉美作家占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以上就是【吉林省考巧用代词妙解片段阅读(二)】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吉林省考火眼金睛查细节(一)
下一篇:吉林省考语境信息巧解逻辑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