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申论 > 吉林华图: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新型城镇化

吉林华图: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新型城镇化

2021-07-28 08:54:1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吉林华图: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伪城镇化、千镇一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热点背景】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2.李总理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城镇化还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一直以来是总理最为关切的重点工作。在就任总理之初的记者招待会上,李总理曾明确表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1月22日,进一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又被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

  李总理表示,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抓住农民工融入城镇这一关键,通过深化

  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化发展。早在1998年,浙江就提出要不失时机加快城市化进程,率先出台了城市化发展纲要。2006年,时任省委书记的习总书记同志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2012年,浙江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城市化率达到6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5: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正处于城乡整体协调发展阶段。

  浙江按照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率先编制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群规划,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发展作用。在规划引领下,全省城乡布局持续得到优化。杭州湾、温台、浙中三大城市群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初显雏形,嘉兴、湖州、绍兴、衢州、舟山、台州、丽水7个省域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省级中心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已形成3大城市群、4大都市区、7个省域中心城市、60个县(市) 域城市、几百个省级中心镇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浙江通过城乡产业互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以产城融合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杭州钱江新城、宁波东部新城、绍兴滨海新城等新城区建设,着力推动杭州大江东等15个产业集聚区和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城市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全省33个设市城市经济总量超过全省的3/4,其中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60%。与此同时,通过城市商贸网络向农村延伸,先进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速。2006 年以来,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年均经济增长比全省同期快1个多百分点。

  4.陕西省由于特殊的地域性,自然资源空间分布、门类和生态类型多样,且数量巨大,

  同时这些资源的组合也较为合理,这也体现在省域的资源体系和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对应性。这就是陕西省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储备与基础。

  陕西省现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91个,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10余家。拥有普通高等院校96所,其中“985”和“211”院校近10所。2015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3299项,签定各类技术合同22499项,合同成交总额721.76亿元。

  陕西省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工作,并在2016年11月专门制定了《陕西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累计实现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同时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核一群两轴三带四极”的格局。

  陕西省的北部和南部均属于生态脆弱区,而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频繁也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的更新和恢复能力退化,进而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环境,还影响了与水利相关的工程的效益。这就给将来新型小城镇发展提出了较为艰巨的生态任务。

  陕西省虽然人力资源充足,但人力资本却实力不强。高级、专业人才比例不高;人力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结构不平衡;劳动力的就业技术能力也较弱。

  由于地域和社会历史等缘故,陕西省城镇之间的发展格局并不均衡,这会对省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带来影响,如不积极妥善处理,城镇发展之间的差距会有增大的趋势。这也是目前陕西省深入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作为西部重要省份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已经得到财税倾斜、土地规划、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些都形成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利环境。

  5.2010年10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三份报告均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认为,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9月

  25日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9月21日分别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均提及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放开户籍制度的改革建议,只不过在改革的节奏掌控上这两份报告有所不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国发展报告2010》中提出,中国城市化目前仍处在“半城市化”或“不完全城市化”状态。国家发改委秘书长Y解释说,我国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口径,包括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

  人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短缺的时代已到来,劳动力短缺必然带来劳动者工资上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将城市户籍所对应的公共服务覆盖到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入城并遏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中国发展报告2010》主笔之一A在解释报告时也表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对农民工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宽条件、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是城市政府所能接受的办法。未来要主动吸纳适合到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提升真实的城市化水平,需要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在城市居住工作的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

  多位专家认为,城镇化任务提出后,需要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从而最大程度上释放出新的改革红利。专家G称,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政府应当在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缩小待遇差别,提供更加均衡广泛的公共服务。

  6.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年的“两会”再次聚焦城镇化,

  如何推进城镇化这一重大命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种种政策信号表明,城镇化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新一届政府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并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核心国家战略。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既是当前扩大内需的一项紧迫工作,也是改善民生的一项艰巨任务。然而,新型城镇化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城镇化具有实施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且城镇化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房地产开发是一个点的项目,仅仅是城镇化建设周期中的一部分。首先,新型城镇化包括四大方式的转变,即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倡导新的思维方式,提倡新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社会功能完备,商务交通便捷,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安定和谐,居民就业充分,充满激情活力的新城镇。其次,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原则是以人为本。既要有产业支撑,通过发展产业推进就业创业,使进城的农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又要有基本保障,有发展机会,使城镇的新老居民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目前发生在政府部门尤其是地市级政府的弊端大致有二:一是干部任期太短(不少任期不到两年),与区域发展周期不匹配。如桂林市,据统计该市地市合并十年分别已换五位书记市长,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另外,前后任官员执政意图缺乏连续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考核政府的主要手段体现在GDP上。这种考核方式与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背道而驰的,它从本质上将服务型政府改为了经营性政府,驱使政府官员为了晋升盲目追求GDP,大搞形象工程,与民争利,与企业争利。近年,虽然部分省份主动降低了年度GDP增幅目标,但其核心依旧是经济指标。2010年,国务院虽然印发了《关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旨在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与之相配套的干部考核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实施效果势必有限。如此,也就必然导致官员的短期行为。

  城镇化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且干部的任期与项目的实施周期不匹配。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实施主体的企业,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则难免产生投机行为,资本逐利,经营趋利,追求短平快,也就无可厚非。更何况,当前法律对于政府的约束力偏弱,政府的违约成本低,处于弱势的企业,必然会寻求自保。

  当前存在于从土地收储到出让完成这一过程的有关政策,还不能满足城镇化项目市场化运作的需要。特别是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对参与土地储备的主体资格、业务、资金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提高了企业以市场化参与城镇化的门槛。

  【考点分析】

  一、问题

  模拟试题:

  请根据背景资料,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解析:

  1.对城镇化项目的片面理解,认为城镇化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加房地产开发。

  2.政府的短期行为,造成企业投机行为。

  3.城镇化项目市场化运作的配套政策没有形成,企业运作风险大。

  4.城镇化项目融资方式有限,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足。

  5.基层干部投身城镇化事业的热情不足。

  二、原因

  模拟试题:

  根据背景资料,分析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快速展开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1)分析合理、准确;(2)层次清晰、语言简练;(3)不超过200字。

  参考解析:内部原因:1.自然资源空间分布、门类和生态类型多样,数量巨大且资源的组合也较为合理。

  2.科研场所多,具有教育优势。3.具有政策支撑。

  外部原因:可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

  三、对策举措模拟试题:

  请就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要求:针对性强,切实有效,分条表述,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

  1.政府班子和企业形成统一价值观,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各方认识什么是城镇化,如何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共同研究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

  2.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如城镇化项目立项和土地指标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服务规范等。需要在行业类别上重新定位城镇化,使其区别于房地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不受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约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服务。

  3.构建服务型政府,从考核机制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从根本上消除政府短期行为的动机。

  四、热点范文

  “新城镇化”应关注“人”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不能照搬以西方工业化、后工业化为特征的大城市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不能流于形式,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应全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实质,把落脚点放在“人”上,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

  要实现人的“身份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首当其冲是要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从而实现人的“身份的城镇化”。目前我国仍有6亿多的农民仍未城镇化,其中接近一半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是城市的生产者和建设者,却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广东作为全国农村转移人口输入大省,有超过2000多万的外省流动人口,如何通过户籍等相关的制度改革使这些外省流动人口逐步有序地转化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使其在广东各大中小城市安居乐业,分享城市发展红利,将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人进入城市就业生活,更重要的是实现“发展机会的平等化”。一方面,应通过现有户籍、社保等制度的改革,实现城市常住人口公共服务的公平和均等化。另一方面,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使其经过培训进入城市以后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稳定就业和职业升迁。举例来说,近十年以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广东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群体。由于无法获得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一群体逐渐成为“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弱势群体,失去在城市生活的可持续保障,或者是成为依赖于集体分红和土地租赁收入的“土地二世祖”。因此,要实现人的“发展机会的平等化”。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城市常住人口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当然,新型城镇化需要开发自然,利用土地,创造产品。长久以来,在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在城镇化刚刚步入中期阶段的时候,许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减弱,水土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部分特大城市还出现了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特征的“大城市病”,导致城市居民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问题在广东凸显已久,东莞、佛山等城市酸雨浓度、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等指标长期超标,PM2.5居高不下,城市水体污染严重等,极大地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因此,新城镇化建设应体现出关怀自然的精神,出自对自然化育万物、呵护生命的感恩之情,而不是出于对自然的掠夺、毁坏和占有的动机。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创造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后,应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诉求,那就是使人们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使人们精神上更丰富成熟,使人们拥有对社会负责任的价值观,去关心生命、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吉林华图: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国考结构化面试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