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敦化华图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6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6

2021-06-05 15:59:5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教育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6

  教学既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担负着传习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与体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理解教学的含义要注意:

  1.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

  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教不同于学,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与学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其次,教与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2.在教学中,教师教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居于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永远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功能

  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学的深刻影响。学校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生身心发展、形成思想品德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等。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等任务。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唯一化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是由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基本环节组合而成的。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二、教学的主要作用

  第一,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从社会需要来看,教学是促进社会和人发展的必要手段。社会发展需要把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经验世代传递下去,同时也需要通过教学传递给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以维护社会秩序。组成社会的个人,尽管在禀赋、兴趣爱好、实践机会等方面有种种差异,但总需要在认识客观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个体知识与能力,只有这样个人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积累的知识经验越来越多,客观上更需要下一代人通过学校系统的教学活动去接受这些知识经验。

  第二,教学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它能够使学生的认识突破时间和空间以及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从而扩大认识的范围,加快认识的速度。在教学中,学生可以用较少精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经历漫长岁月才获得的大量知识技能,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智力得到发展,德行得以熏陶,并形成独特的个性。 三、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任务的确定是教学的首要问题,而教学任务是受制于教育目的的。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这个教育目的确定的小学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通常情况下,知识是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脱离了知识的技能,只能是一种盲目的机械模仿,不能灵活运用,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创造;而技能技巧形成后,又能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并为顺利学习新的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又必须注意联系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由懂到会,由会到巧。

  第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能力是现代社会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知识迅猛增长对学校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学校教学要重视学生各种智力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是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健康的体魄不仅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与创造能力的保证,同时也是终身事业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学校要通过体育教学和其他各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注意劳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体力的健康发展。

  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基础。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与基本观点,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观念体系。道德观是道德思想、道德观念的总和,是人们在道德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审美观是指在掌握审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的基本看法、认识、态度、观念等。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基本认识、态度与观念等。这些观念的形成需要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教育性因素,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使学校教学真正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的基本要素

  关于教学究竟有哪些基本要素的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观点分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和三三构成说等。上述各种观点,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是大家都认可的基本要素。下面试对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一)学生

  1.学生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谁成为学生,谁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在历史上,学生人群曾经历过三次大变化:第一次变化是专门学校的产生,有了在学校里专门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是社会上层的子弟;第二次变化是普及义务教育,少数儿童受教育的局面被打破,所有适龄儿童都成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第三次变化是类进入了终身教育时代,学生人群扩大到了所有的社会成员,不光是青少年、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也都加入到了学生的行列。社会越进步,学生就越多,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就中小学教学来说,学生主要是未成年人,或者说是儿童。但是,儿童和学生是有区别的,儿童是未成年人的自然身份,是一种自然状态;而学生是教育系统中的角色,是一种超越自然状态的社会身份和主体自觉。

  领取免费资料请拨打:0433-8916776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6】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5

下一篇:没有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面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