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聚焦
识记:各学习理论中的主要概念。
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行为主文学习理论
一、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和同事研究了狗的消化过程,提出了著名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在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中,一个起初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如铃声)与一个无条件刺激(如肉粉)配对出现,进而能够诱发反应(如分泌唾液)。
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问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2.评价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问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
3.经典条件反射与幼儿教育
经典条件反射是幼儿早期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是幼儿较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和家长也是在婴儿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建立条件反射,而让其学会对语言和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和消退等现象也都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教师还可以利用条件反射消退的原理纠正或改变幼儿在知识或技能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
幼儿同我们成人一样,在生活环境里会接触到无数的信号刺激,如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甚至抽象的刺激物,如言语等,都可以引起幼儿的联想,并产生某种相应的反应。人们常说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绪性反应,如恐惧、焦虑等都有可能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