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幼儿各方面的学习
一、幼儿动作技能学习★★★
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是需要经历一定阶段的。
(一)基本阶段
1.定向阶段
在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之前,先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动机,了解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一般、粗略的表象,这就是运动技能掌握的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是幼儿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前提。在具体学习某一运动技能之前,应让幼儿了解这个运动技能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有多少步、每步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如强度、幅度与频率等)、每步之间的关联和顺序。也就是说,在头脑中对要学习的运动技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模仿阶段
模仿指实际再现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即做出所看到的动作;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定向,那么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或者是盲目的。
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对头脑中的动作表象进行检验、充实或修正。另外,模仿还可以加强幼儿的动觉感受。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觉,如优秀的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力量感、距离感、平衡感等,都是各种形式的动觉。凭借着准确的动觉,运动员就可以对动作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虽然在幼儿期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很简单,但也同样存在着动觉,因此也是需要训练的。通过实际做出模仿的动作,幼儿也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体验。
在模仿阶段,幼儿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动作较迟缓,不够协调,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够把分解动作联结成整体,动作的顺序常出现混乱,难以有效地分配注意。3.整合阶段
整合就是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使个别动作一体化,由于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做出一些动作,故动作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通过整合,一方面动作水平得以提高,动作结构趋于合理、协调;另一方面,幼儿对动作的有效控制逐步增强。因此,整合是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提供保证。
由于整合是动作由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动作特点也体现了这种过渡性,表现在动作有一定的精确性、灵活性,但仍不稳定,经常随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4.熟练阶段
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协调、准确,达到完善化和自动化。熟练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也是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熟练的运动技能为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应对困难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处于这一阶段的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尽管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但幼儿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灵活的、准确的动作。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此时动觉控制发挥重要作用,而视觉控制更多地用于准确地觉察外界环境的变化,随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必要的动作调整。
(二)促进措施
幼儿的运动技能主要是在实施体育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体育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幼儿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因此应采取适合幼儿的体育方法,以在最大程度上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教合一,科学养育幼儿
教师在对幼儿实施体育活动时,既要加强保育工作,又要注重教育工作;既要保护幼儿,又要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健康的体质是幼儿形成、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也就是说,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必须加强幼儿的体质。幼儿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教给他们各种生活和活动技能,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2.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
培养幼儿对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这不仅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条件,而且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为幼儿将来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新的技能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帮助幼儿获得运动技能,体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容易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跳”为例,如果单纯地让幼儿练习双腿跳,幼儿可能会感到枯燥;可是,如果教师把这种活动加上游戏成分,变成“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活动,那么幼儿便会兴趣盎然地跳个不停。
为了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能而不会感到太难,运动技能的教学应遵循动作的发展规律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迁移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难度。比如由于幼儿的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迟,因此应先进行大肌肉活动的训练,后进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的训练。
(三)遵循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较快、较好地形成运动技能。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可采用下面几种教学方式。
1.示范与讲解
教师的示范动作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只有保证教师动作的正确才可能促进幼儿动作的正确形成,提高幼儿的兴趣。示范必须正确优美,特别是第一次示范应给幼儿留下完美的印象,能使幼儿明确动作完整的形象,激起幼儿模仿的欲望。
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即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怎么示范。由于体育运动的多样性,教师在示范时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等方式。
此外,教师在示范动作时还应该考虑速度、距离、可能的干扰等多种因素。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幼儿说明动作的名称、要领、做法及要求。讲解要抓住要点,语言生动、形象化、精确简明。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使用幼儿难以理解的术语。
在教学中,常使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幼儿年龄及教授内容的不同,可以调整两种方式的比例,一般小班示范多于讲解,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到大班时讲解与示范的比例可以有所改变。
2.练习
练习不仅可以使幼儿的动作印象得以巩固,而且也是形成熟练的运动技能所必需的活动。练习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的形式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练习的项目和练习的强度都要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接受程度逐渐增加。不能过大而引起疲劳,也不能过小而达不到练习的目的;练习的强度要由弱到强,时间要由短到长,逐步变长。
3.及时反馈与强化
为了提高幼儿练习效果,提供适当的反馈信息是一个有效方法,尤其是及时提供强化对进一步练习有积极的影响。
反馈包括外反馈与内反馈两种。外反馈是指通过视觉、听觉等通道获得的反馈,例如教师或其他幼儿的评价;内反馈指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馈,是幼儿动作的自然结果,如走步时落地的轻重、方向所提供的动觉反馈就是内反馈。在练习中,教师应及时地提供积极的外部反馈,让幼儿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信心来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也应培养幼儿内反馈的能力,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形成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