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时期★★★
萌芽期:l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
严格来说,这一时期,幼儿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萌芽期的特点是,其思想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和研究中。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最早从幼儿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的角度论述儿童教育的学者,可以追溯到卢梭。卢梭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卢梭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福禄贝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家庭和母亲在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又指出,许多母亲没有充分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且也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训练,不能胜任其子女的教育,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共的幼儿教育机构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福禄贝尔于1837年创建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在福禄贝尔看来,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正是幼儿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
进入20世纪,幼儿教育研究与心理学研究日趋紧密。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她认为,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更表现出一种节律,即生命力在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必须跟敏感期相吻合,这就意味着要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蒙台梭利强调感官教育,他认为3—6岁的儿童应从感知训练开始,使他们直接接触实物,储存大量感性经验。
在萌芽期,学者们主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它未能摆脱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痕迹。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在初创期,教育心理学者更加关注学习在幼儿教育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初创期,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各种幼儿教育方案层出不穷。
(一)直接教学方案
20世纪60年代,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与原则,创办了贝一英学前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为直接教学方案。他们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个体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实践经验,这种改变不是学习者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个体状态的某种因素而导致的暂时的改变。直接教学方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应用较早的一个成功例子,它特别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早期补偿教育。
(二)认知主义教育方案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奥苏伯尔方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事实上,“奥苏伯尔方案”的基础是三个理论:一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二是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三是布鲁纳的认识一发现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教育方案
建构主义理论流派众多,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有两种,一是凯米一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二是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在初创期,幼儿教育心理学已转向对幼儿学习心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