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白山华图 > 浅谈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白山华图

浅谈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白山华图

2022-10-01 10:40:39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山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浅谈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白山华图

  【导读】白山华图提供以下相关考试信息:关注白山华图(bsht6968800),获取更多资讯!.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在江西的考试中主要考察形式为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不仅仅需要我们理解其含义还需要进行识记来应对主观题。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品德,首先先要清楚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一)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形式。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與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与他人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保持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二)影响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模方式。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是信任的、宽容的,则有助于儿章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家庭教育方式是过分严厉或放任不管的,就会对儿童的品德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

  (2)同伴群体。个体的基本需要之一就是能够归属于某一个团体,因此,学校中正式的班集体或校内外的

  非正式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具体表现为学生个体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获得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一般来说,学生个体的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影响。

  2.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会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活动出现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方说,新出现的事情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本人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不一致等,个体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此时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分析,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心理定势

  这是一种心理准备,是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的内心倾向性。我们讨厌一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给我们的要求和教诲就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如以前被一个渣男伤害过,再有一个长相和性格类似前男友的人追求你,你会感觉到厌恶,对你献殷勤你也会很反感。

  (3)道德认知

  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理论,我们认识到,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要考虑其接受能力,并遵循先他律后自律的循序渐进原则。比如,当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处于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时,接下来最好是向他们讲解第三个阶段的道理,而不要想跳过去直接向他们灌输第四或第五个阶段的大通理,即使他们有能力熟记这些大道理,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大道理纳人其认知结构,自然也就不能用来指导其行为和表现。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该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耐心地晓之以理。

  (4)受教育程度

  以上就是关于品德形成的心理条件与过程的知识,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帮助。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浅谈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白山华图】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吉林省考成绩单汇总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