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四平华图 > 23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以科普抵御“科学流言

23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以科普抵御“科学流言”

2022-09-14 10:58:04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平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23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以科普抵御“科学流言”

  一、热点链接

  1.紫菜粉丝大米都可以用塑料制作?坐月子绝不能吹风?西瓜 400 天不腐烂,是因为 喷了防腐剂?……近日,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十位院士和专家通过讲道理、摆数据、做实验等方式现场揭穿了这些流言真相。 (《法制晚报》)

  2.发现结节不立即切除就会癌变?复方板蓝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绝对不能运动?不久前,北京市科协等机构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回应了相关谣言。近年来,类似榜单每次发布都会引发社会关注,既说明公众渴望得到权威的科普知识,也折射出一些“科学流言”传播较广的现实。 (来源:人民网)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不靠谱、难以产生影响的“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网络曾经谣传的“蛆橘事件”“打针西瓜”,导致一些地方的优质农产品滞销;有的“致癌提醒”“民间偏方”,让一些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及时精准的辟谣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如何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 也成为当代科普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

  分析:

  1.从网络上了解、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已成国民常态,网络传播快、受众广、虚拟性 强等特点,也使得互联网江湖里时常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现象。这些流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抓住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公众最关心、与大家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极容易触动大家的敏感神经,有的流言、谣言人们心里明明清楚未必靠谱,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点击、转发,导致病毒式传播泛滥。

  2.针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科普”流言,倘若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一般人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尤其是某些涉及民生领域的不实传言、谣言煞有介事地引用“权威”,拿所谓 “事实”和“数据”佐证,甚至于“有图”“有视频”“有真相”,就更容易让人稀里糊涂、不由自主地相信了。此类“伪科普”不仅无益可谈,反而添乱、帮倒忙、害人不浅。因此,这就提醒大家对网上未经证实的“科学”流言要多长个心眼,不能“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病急乱投医”,不能不设防地当传言“二传手”,以免让自己和朋友圈中了流言的毒。

  3.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权威声音缺位。的确,公众对与自身相关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气候环境等信息比较敏感,一旦遇到困惑,如果没有及时、权威的信息,不少人会“宁可信其有”。有的人出于关心把不实信息转发给亲朋好友,无形中助推了流言的传播。在一些领域,科普供给与人们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传统科普在内容选择、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就此而言,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才能让科学跑在流言前面。例如,气象部门在预告天气信息之外,还时常解答老百姓冷暖关切,赢得了好评与认可。

  对策:

  1.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许多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虽然不时夹杂着专业术语,甚至煞有介事地引用科学期刊,但只要稍加思考判断,并不难发现其破绽。比如,一些网文喜欢用“绝对”“最”“百分百”等字眼,论证也往往似是而非;搞移花接木之术,把一些尚无定论的意见作为“知识”传播。这些,都违背了基本的科学逻辑、表达规范。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但科学精神培育相对缓慢。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全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才会更稳固。

  2.“科学流言”的传播,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难以完全禁绝。面向未来,科普工作任重道远,仍须久久为功。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有助于凝聚合力、弥补传统机构力量的不足,快速响应公众科普期待,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科普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专业人士在自媒体平台及时答疑释惑,帮助大家理性认识病毒、科学防疫。当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产品更趋丰富,我们定能筑起更为立体的抵御“科学流言”的屏障。

  3.对“科学”流言要止于“教”。科学教育是抵御“科学”流言的基础,要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通过各种主流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渠道搭建宣传平台,不断提升科普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科技场馆,发挥科学普及的渠道作用,拓宽展品外延,不断丰富科学展示、科学实验的演示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科学普及走入社区,走进学校。只有放大“高品质”的科学声音,全民科学素养的“水位”才有可能节节升高,从而夯实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

  4.对“科学”流言要止于“智”。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断是非,不是凭印象成见去推波助澜,而是给予事实更多关注,本身就是理性的回归。每个人都有认知盲区,不可能判断所有信息的真伪,这时就应该有一个底线:未经验证的信息不要轻易转发,确认是谣言应在朋友圈里澄清事实。看到“警惕”“惊爆”多一个心眼,有点“科学精神”;面对“解密”“内幕”多打个问号,抱点“怀疑主义”,“科学”流言的生存空间就会少些、再少些。

  5.对“科学”流言要止于“责”。一方面,对于流言制造者,国家法律应当及时跟进,不但要让其接受社会道德与责任的拷问,严重者甚至还要让其面临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应该有着“媒体责任”。你的态度,决定流言的出路。再小的个体,也应有自己的信用;再变幻的空间,也应有文明的法则。坚持求真务实、谨言慎行的科学精神,不做流言的传播者,每一个负责任的网民都能成为“流言终结者”。如此,才能让公众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传播的言论负责。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3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以科普抵御“科学流言”】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吉林省考成绩单汇总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