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15:53:1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吉林华图:2022国考辑判断中分析推理解题方法分享
分析推理在近几年的公职考试中频繁出现,但由于题干过长,大部分考生害怕浪费时间,直接选择放弃,进而造成了失分的局面,那如何才能高效解题呢?今天我们就分析推理解题方法结合例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方法一:排除法
【例】有三户人家,每家都有一个孩子,他们是:小花(女)、小芳(女)、小明(男)。孩子的爸爸是刘生、马峰、王强;妈妈是朱凤、陈静、郑婷。对于这三家人,已知:
(1)王强和郑婷不是一家人;
(2)马峰的女儿不是小芳;
(3)刘生家和陈静家的孩子都参加了女子舞蹈培训班。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推出:
A.刘生、朱凤和小花是一家
B.王强、陈静和小芳是一家
C.刘生、郑婷和小芳是一家
D.王强、郑婷和小明是一家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条件(1)可以排除D项;根据条件(2)可知马峰的女儿为小花,因此马峰和小花是一家人,排除A项;根据条件(3)可知刘生家的孩子不是小明,又由(2)可知刘生家的孩子不是小花,因此刘生家的孩子是小芳,排除B项。因此,选择C选项。
方法二:最大信息法
【例】有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三人,其中甲不是银行职员,乙不是教师,丙不是公务员。教师比乙年龄大,丙在三人中年龄最小。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教师
B.乙是公务员
C.甲不是公务员
D.丙不是银行职员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题干。根据“最大信息法”,丙出现次数较多,从丙开始入手进行推理。已知:丙是年龄最小的,而教师比乙年龄大,所以教师不是最小的,故丙不是教师;又因为丙不是公务员,所以丙是银行职员。又已知乙不是教师,所以乙是公务员,那么甲就是教师。因此,选择D选项。
方法三:确定信息法
【例】小溪根据学习计划制定了阅读书单,准备阅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论语》《道德经》《诗经》七部名著,每部均要阅读,但是她的阅读顺序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阅读《道德经》之前要先阅读《三国演义》,阅读这两部著作之间还要阅读另外两部著作(《诗经》除外);
(2)第一部或者最后一部阅读《西游记》;
(3)第三部阅读《论语》;
(4)阅读《诗经》要在阅读《道德经》之前或者刚刚阅读完《道德经》之后。
如果小溪首先要阅读《三国演义》,则可以确定她的阅读顺序是:
A.第二部阅读《水浒传》
B.第五部阅读《诗经》
C.第五部阅读《道德经》
D.第二部阅读《红楼梦》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首先要阅读《三国演义》”和条件(1)可知,第四部阅读《道德经》;再结合条件“《诗经》不在两部著作之间”和(4),可知《诗经》在《道德经》之后,即第五部被阅读的著作是《诗经》。因此,选择B选项。
方法四:代入法
【例】某部门新录用甲、乙、丙三名工作人员,他们各自的籍贯为江苏、安徽、浙江中的某个省。张红、李梅和王芹对他们的籍贯有如下猜测:
张红:甲是浙江人,乙是安微人,丙也是浙江人;
李梅:甲是浙江人,乙是江苏人,丙不是江苏人;
王芹:甲是江苏人,乙是浙江人,丙也是江苏人。
已知,对甲、乙、丙的籍贯,上述三人均猜对1个,猜错2个。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A.甲是江苏人,乙是安徽人,丙是浙江人
B.甲是浙江人,乙是江苏人,丙是江苏人
C.甲是安徽人,乙是浙江人,丙是江苏人
D.甲是江苏人,乙是安徽人,丙是安徽人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唯一信息“三人均猜对1个,猜错2个”,选项排列整齐,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A项:如A为真,张红真假信息为“错对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如B为真,李梅真假信息为“对对错”,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如C为真,张红真假信息为“错错错”,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如D为真,三人均满足1个对2个错,不符合题干要求,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
总结:
以上就是【吉林华图:2022国考辑判断中分析推理解题方法分享】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国考辑判断中分析推理解题方法分享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吉林华图:2022国考图形推理样式类运算解题方法分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