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08:44:52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靖宇华图
军转干:哲学重点梳理(四)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别是什么?其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分别是什么?其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包括: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以上就是【军转干:哲学重点梳理(四)】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