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概况
当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者就业既有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平台型就业在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就业数量扩大时,也导致了就业极化、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航向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劳动力市场的研判,多措并举共同促进数字经济领域高效发展的同时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各方观点
新浪财经综合:数字经济时代应高度重视就业政策。数字经济发展要想健康前行,必然要有一些充分的考虑。一是要认识到数字经济对就业岗位的影响。二是重视当前劳动力“内卷”现象。三是必须把就业作为一个单独的政策要求。
快资讯:在2021贝壳财经夏季线上峰会“数字经济:通往未来之路”——“国货风潮与数字新消费”分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专家姜照表示,数字经济到来,使得我国消费模式发生三大变化,包括后疫情时代线上消费模式加速崛起、社交互动的消费模式成为新消费热点以及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愈加受欢迎等。
快资讯: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日前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为全球第一。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中国呈迅猛发展态势,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和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主要动力。
三、深度分析
(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发展的冲击
1.传统岗位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数字经济带来的直观效果就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但也使得一些低技术含量、趋于传统的、程序化或程式化的岗位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随着数字经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使得像制造业这类第二产业的多数人工被替代,而被迫转向一些服务领域如外卖、网约车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过多的劳动力人口的涌入也可能会使这些行业也不得不面临同样的问题。
2.出现专业技能人才供给短缺问题。数字经济在多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各行各业对于数字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当前的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经济数字化发展。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就业景
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物联网行业人才缺口总量超1600万、智能制造领域达900万、人工智能领域近500万。
3.社保体系可能面临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状况。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中一些雇佣者特别是一些新业态的劳动者没有与平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些企业无法为劳动者自身缴纳社保,使得一些人无法抵御意外伤害或者具备较强的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农民工群体,由于自身就业能力差、生存技能水平低等因素导致容易受到新技术的替代,失业风险相对较高,没有享受到自己应享受的社会保障。
4.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凸显。源自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行业或岗位自身的特点凸显,从而产生就业高端和低端两极化的现象,低技能职位供过于求,而高端岗位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中低技能劳动者的议价能力降低。
(二)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就业的对策
一是做好规划,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一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譬如5G、互联网工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各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劳动者转业岗位;并且加大对于数字经济的创新扶持力度,更多保障就业服务,借助“放管服”改革的契机,营造更强更好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解决就业创业障碍,激发创新就业活力。
二是补齐短板,弥补新就业不足。强化调研手段,通过多措并举,把握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具体问题,探索完善就业发展新政策,
明确诸如平台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合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多主体参与加大平台企业与政府对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协同管治,规范新型劳动关系,解决数字经济下劳动者保障缺失的问题。同时鼓励平台企业自主探究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用工关系的新方式,对企业的自主行为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建立多元化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三是强化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追本溯源,从学校做起。针对当下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进行有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与范围,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大对社会人才的数字技能培训力度,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人才激励奖励机制,提升人才的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强化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国考申论热点数字经济编辑:yushuan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