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珲春华图 > 2022年延边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文章阅读(5)_珲春

2022年延边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文章阅读(5)_珲春华图

2021-07-12 09:01:2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珲春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2年延边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文章阅读(5)_珲春华图

  【导读】华图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珲春华图微信号(hunchunhuaxiaotu),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19969533082/19969533083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因此,就很不满意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而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因此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劝诫学者不要太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英雄记钞》,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 观其大略者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言:“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不是说未读懂的地方就放过不理会了,而是暂且放过,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1.根据本文,人们通常把“好读书,不求甚解”理解为( )。

  A.不能够就所读书籍提出自己的见解

  B.读书应该广泛涉猎从而扩大知识面

  C.应多读书但无需完全理解书籍内容

  D.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不会向他人请教

  2.根据本文,“观其大略”地读书有利于( )。

  A.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B.更快掌握文章精髓

  C.培养内容概括能力

  D.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下列现象中最符合第4段中陆象山语录主旨的一项是( )。

  A.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读书,更能了解书中真谛

  B.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

  C.读书遇到困惑时暂且放过,以后会豁然贯通

  D.有的书略读后似懂非懂,但精读会加深对它的理解

  4.填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

  B.因为

  C.但是

  D.诚然

  5.这篇文章意在( )。

  A.论证会意是解决“不求甚解”的主要途径

  B.介绍对“不求甚解”产生误解的历史背景

  C.说明对“不求甚解”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

  D.阐释读书过程中“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细节。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指在读书时不必一下子完全了解所读内容,有所会意即可。而人们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是认为应多读书,但不用理解书中内容的意思。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不求甚解是指对文章书籍的理解。BD则完全没有在文中有所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细节。

  文章以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人的读书习惯相比,肯定了诸葛亮“观其大略”的做法,同时说明了之所以肯定这种做法的原因,即第三段最末一句——“观其大略者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理解。陆象山语录的核心是“未晓处且放过”,也就是说,读书不明白的地方暂且跳过,以后自会明白,即C项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

  文章第三段先指出诸葛亮与徐庶等人相比更高明,然后紧接着陈述得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所以此处用“因为”能恰当体现前后的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隐含主旨。

  文章首段指出“不求甚解”不见得不好,第二段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第三段举出诸葛亮“不求甚解”的优势,第四段继续用陆象山语录来说明读书不能因小失大。总结全文,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不求甚解的真实含义不是通常认为的马虎、不精深读书,而是要重会意,重整体。

  故正确答案为D。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年延边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文章阅读(5)_珲春华图】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面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