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6 14:17:3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城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简答题专项练习(十二)
1、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
答:班集体需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6、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
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实例分析一: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多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答: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多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例分析二: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答: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实例分析三: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多班的学习,使多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案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多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都得到率的发展。更多资料详情咨询-W13324369361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简答题专项练习(十二)】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学习动机相关知识点练习题汇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