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6 14:15:2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城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教师招聘初中历史重要考点练习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考情介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初中教师招聘考试中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考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考查的角度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影响、玄奘西行的贡献等,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因此,为了能让考生心中有数,我们精选了部分习题,帮助各位考生复习备考。
二、典型例题
1.2017年是中印建交67周年。中印交往源远流长,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玄奘西行前,唐朝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那烂陀寺是佛学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回国后,亲自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若给“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这三部分内容概括一个主题,下面各项中最恰当的是( )。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C.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3.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地区和交流的内容都有所扩大和发展,与亚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印度建造了著名的那烂陀寺 B.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C.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D.唐朝朝廷中有大食人身居要职
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唐蕃和亲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他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他还曾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1)观察材料一,玄奘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他的目的地是哪儿?
(2)想一想,玄奘在西行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根据材料二,归纳玄奘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前,唐朝称印度为天竺,A错误;玄奘到达天竺后,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B正确;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故应是在西汉时,C错误;《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D也错误。故选B。
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来华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玄奘西行反映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和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BCD都过于片面。“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都反映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解析: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的那烂陀寺是佛学最高学府,A与题意无关。BC反映了“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D反映了“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故选A。
4.【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和亲属于民族交往与交融,不属于中外交往,排除①。②③④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故选A。
5.【参考答案】
(1)长安;天竺。
(2)路途遥远;水土不服;毒蛇猛兽;寒风凛冽;沙暴天气等。
(3)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将《老子》翻译成梵文,传播了中华文化等。更多资料详情咨询-W13324369361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初中历史重要考点练习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