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法律责任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就广义而言,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所应当履行的义务。它要求人们主动、自觉地履行。如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尊敬老人等。二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具有强制性的责任。例如,殴打致人伤害,必须承担赔偿损失等相应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接受刑事处罚。前者是第一性义务,后者为第二性义务。狭义上所讲的法律责任仅指后一种含义。而所谓教育法律责任,即指由行为人的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二)教育法律责任构成的要件
所谓归责,是指法律责任的归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1. 有损害事实;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一般将教育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及刑事法律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简称为“行政责任”。进一步说,就是行为主体违反了属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行政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通常是一种损害赔偿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就其内容看,可以划分为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和违约的民事责任,这两种民事责任在教育活动中都是存在的。
3.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做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这一责任只能由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法人承担。行为人是否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按照刑事法律的规定和刑事诉讼程序来确定。
我国l995年的教育法规定下列四种违法行为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行为;(2)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行为;(3)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4)在招收学生工作中营私舞弊的行为。
二、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1.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2.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法律救济是由法律规定的补救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1)以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为前提。没有权利受损,就无所谓救济。
(2)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
(3)具有补救与监督双重作用。教育法律救济不仅能补救受害者,也能控制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人员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