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资料 > 且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且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2014-06-06 09:58:33 事业单位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且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标志: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从1921年共产党宣告成立开始,便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在建党初期,规模和实力都叫薄弱。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并确立了要实行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抵御国外列强和国内军阀割据势力,称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初期由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并要求共产党可以以自己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初期,共产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还担任了国民党中的一些要职。孙中山在革命中深知要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于是组建了黄埔军校,让蒋介石担任校长一职。国共合作的前期确实很深的打击了西方列强势力和军阀势力。

  但是共产党主要是联合农民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常常在运动中提出反对和打到地主,将土地还给农民,而国民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大地主和土豪,这就使得他们之间的利益有所冲突,矛盾也就日益加深,直到孙中山去世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激化,平时都是私下国民党进行一些反共或是剿共的事,但是直到1927年终于爆发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国共两党的矛盾依然白日化,这也就标志着大革命失败。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标志: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1927年8月1号,共产党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诞生,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8月7号的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随后还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并在井冈山开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国民党和共产党也经历了很多次战争,国民党对共进行四次围剿均失败,但是国民党仍然继续围剿,在1933年在第五次围剿时,共产党失败了,于是1934年开始长征,于1935年在陕北会师,期间1935年时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1931年日本对华侵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激发了国内对日的声讨声。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927年到1937年是国共对峙的十年,也是共产党土地革命的十年,这是共产党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在1937年共产党的革命大本营已经转移到延安,日本对华的猖獗激发了全国共同的不满,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抓到蒋介石逼蒋抗日,希望能联共一起对抗日本,共产党也派人去何谈希望能够共同抵抗日本,在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国共也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直到1945年日本宣告失败。

  在这期间,共产党结合了马克思的理论思想,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众多的思想武器,也总结出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此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毛泽东撰写了大量重要理论著作,深刻总结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吸收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45年之后,毛泽东系统而完整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的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对指导中国革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全面分析了在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目的、对象、基本纲领。

  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主要著作中得到体现。

  在考试中,对于这部分的考察,常作为考核点的是毛泽东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发展过程中几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上提出和确定的主要思想,几个发展阶段中所写的代表作品。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2023年吉林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吉林省事考资讯中心:jlhtsydw
最新考试资讯,权威备考资料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