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14:06:0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山华图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如何看待假新闻?!
【热点链接】
最近有两起非常典型的假新闻。
第一件,公园长时间停放的轿车车主被死亡。
第二件,安徽大爷没有绿码被徒步千里。
【扣题】
假借新闻报道形式传播的错误虚假、耸人听闻的信息。处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海量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能会成为虚假信息的发布者。自然界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而在网络中,一则不经意的假新闻,真的就可能煽动一场全国性的舆论风暴。虚假新闻自新闻业诞生伊始就存在,但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而日益严重。虚假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以图像形式出现,新闻业因而面临一个危险境地——新闻内容呈现越视觉化,虚假新闻的传播活动就越多。
【分析】
极少数新闻从业人员追名逐利、有的新闻媒体内部管理混乱,是假新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这些行为严重败坏新闻队伍形象,干扰基层干部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必须从严从重打击,切实清除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这一新闻行业的“毒瘤”,假新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虚假新闻就是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不尊重新闻真实性就是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这就无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不可触碰的底线。而新闻报道一旦失去真实性,新闻舆论工作要坚守的党性、人民性都将统统化为泡影。
第二,虚假新闻会危害到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基于一贯坚持新闻真实性所建立起来的。对于传统主流媒体来说,一直以来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方面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也代表着传统媒体的声誉和口碑,如果传播虚假信息必然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受众心中的形象,也必然会损害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于新媒体来说,长期传播虚假新闻信息,也必将导致用户对其逐渐的不认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的流失殆尽。
第三,虚假新闻会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如果对未经核实的信息或是为博“眼球经济”采用虚假信息,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而致使人们产生的错误行为判断,更严重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四,虚假新闻会损害当事人或组织、集团的利益。虚假新闻不仅会误导受众,还会给新闻的当事人或组织、集团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策】
在应对虚假新闻上,媒体应该增加采编程序的透明度以提升公众信任度,提供高质量内容,建立虚假新闻甄别和事实核查方面的合作机制,以更好应对这一问题。新闻单位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内部管理,不给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提供生存空间。新闻从业人员要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不良风气,以实际行动树立维护党的新闻工作崇高声誉。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虚假新闻。
第一,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素养。这其中包括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新闻职业道德。加强政治素养,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就是坚持党性原则,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就是坚持党性原则的表现。提升专业素养,就是培养对新闻真实性的鉴别和求证能力,从专业角度上去杜绝虚假新闻的滋生。
第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由于网民数量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使得一部分网民自律性不强或是鉴别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较弱,从而加大了虚假新闻传播的可能性。加大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力度,是减少虚假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第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监管。要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采用依法治理是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在2015年对网络谣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治理虚假新闻上还是存在漏洞。只有对虚假新闻依法治理,才能降低其出现的频率。如建立虚假新闻的查处和责罚制度,对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者采用法律手段严惩等。
第四,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专业的监管制度,保证监管机构能够对新闻质量等问题的调查和质询,并且按时向公众公开调查内容,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
总之,真实是新闻的基石和生命,是新闻舆论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虚假新闻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顽疾,稍有不慎就会反复发作,打击和防范虚假新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但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来维护和推动新闻舆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如何看待假新闻?!】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