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08:53:58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
事业单位备考干货:雪中话公基
在刚过去的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各位小主应该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了吧!最强寒潮就这么悄然来袭,全国各地开启下雪模式,小编也已经瑟瑟发抖。各位小伙伴们,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学习关于“雪”的知识,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一、雪的形成
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降雪形成条件主要包含:
①空气中要有足够多的水汽。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之后,多余的水汽会在低温条件下凝聚成水滴或冰晶。这个温度需要在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②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凝结核。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空气里的水汽必须有足够多的凝结核才能快速凝聚成雨滴或冰晶。
二、其他固态降水
1. 霰
夏天,在高山地区,天空里经常有许多过冷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了一种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气象学上把这种东西叫做霰,许多地方口语称它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径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
2.霜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3. 雨凇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春秋》载: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这是世界上对雨凇的较早记载。
4.雾凇
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吕忱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试题演练】
1.(单选题)下列与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是形成降雪的必要条件
B. 食盐可作为融雪物质,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高
C.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凝固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
D. “六月飞雪”是文学作品杜撰的场景,不可能在我国境内出现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我们把固态降水称为降雪,液态降水则称为降雨。降雪形成条件主要包含:①空气中要有足够多的水汽。②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凝结核。A项正确。
B项:食盐可作为融雪物质,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较低,大约为零下30多度,所以撒盐能降低路面积雪的凝固点,让雪消融。B项错误。
C项:“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融化吸热,因此会使温度降低。而不是凝固吸热。C项错误。
D项:我国境内新疆等地曾出现过“六月飞雪”的场景。产生“六月飞雪”的直接原因,多半是夏季高空有较强的冷平流。D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2.(判断题)空气中的水气凝华到地面或者植物上,形成了霜。()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因此,本题正确。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备考干货:雪中话公基】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