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09:04:20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
国家公务员判断推理逻辑中的诡辩
众所周知,逻辑是科学的基石,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必须要按照逻辑的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让对方正确理解。倘若违背逻辑的规则,则必然会犯逻辑错误。逻辑错误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会取得幽默风趣的效果,有时也可能给你带来创伤。
一、知识讲解
在逻辑中,有一类被称之为形式逻辑,它包含有四大基本规律,分别为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遵循这四大定律,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今天我们主要给大家讲解最常考的两大定律:同一律和不矛盾律。
1.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要求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性。其包括三个方面:概念的同一性;思维对象的同一性;判断的同一性。如若违反,则会犯下列逻辑错误:
(1)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故意违反概念的同一性而犯的逻辑错误。
例:老师在讲生物进化论谈及到达尔文的贡献时,发现有学生在睡觉,于是老师叫醒该学生,并问:“你是怎么认识达尔文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我和达尔文不熟,并不认识他啊。”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偷换概念,老师提问中的认识指的是如何评价或理解,而学生机智的把认识偷换成是否有过交往,化险为夷。
(2)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是指故意违反思维对象的同一性而犯的逻辑错误。
例:在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孙女问:“爷爷,为什么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爷爷说:“那你把两只眼睛都闭上,你还能看见东西吗?”爷爷的回答就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这里孙女的话其实表达的意思是为什么射击的时候不是两只眼睛都睁开,非要选择闭一只,而爷爷明显回避该问题,不直面回答,而是用两只眼睛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来转移。
(3)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局,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分析,违反了同一律判断的同一性。
例:吾生有涯而知无涯,通常被用来教育大家要努力学习,学无止境。但此句的后面还有半句话是: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意思是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截取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全篇内容。
2.不矛盾律
不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允许两个相互反对或矛盾的判断同时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1)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指同时肯定两个反对或矛盾关系的判断或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
例:如下图所示,古代卖武器的商人说,我的矛锋利无比,同时我的盾坚不可破。这位商人所说的话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因为既然矛锋利无比,那就意味着什么东西都可以穿破,而此时商人又说盾坚不可破,什么东西都穿不破。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同时予以肯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两个命题是否自相矛盾,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要保证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和同一条件下,如果不是在上述条件下,则构成不了矛盾命题。
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字面意思来看,死了和活着同时存在是自相矛盾,但是在这句诗中,死了和活着指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指的是精神上,一个指的是生理上,尽管生和死是不能同时并存的概念,但由于不在同一个方面,既不能够成自相矛盾。
二、例题讲解
有位青年到杂志社询问投稿结果。编辑说:“你的稿子我看过了,总的来说有一些基础,不过在语言表达上仍不够成熟,流于幼稚。”青年问:“那能不能把它当作儿童文学作品呢?”下列选项中与青年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A.甲问:“我能用蓝色墨水写出红字,你信吗?”乙答:“不信。”甲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红”字
B.甲到处宣扬说:“我从来不炫耀自己的优点。”
C.甲说:“人生太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尽情挥霍。”
D.甲开车撞到了行人乙,二人争执起来,甲说:“我有多年驾驶经验,责任不可能在我。”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
编辑认为青年的稿子比较“幼稚”,这里的幼稚是指“成人思想不成熟”,而该青年把“幼稚”理解为“还未系统接受教育的小朋友,思想天真无邪等”,属于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说的“红字”传递给乙的信息是“红颜色”的字,而甲写出了“含义为红”的字,属于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错误相同,符合;
B项:甲的话和他的行为互相矛盾,与题干逻辑错误不相同,排除;
C项:甲说的“珍惜时间”和“尽情挥霍”属于互相矛盾,与题干逻辑错误不相同,排除;
D项:甲的话“多年驾驶经验”和“是否有责任之间”不具有必然推出关系,属于理由不充分,与题干逻辑错误不相同,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逻辑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逻辑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思辨力、理解力,不仅仅能答对考试题,还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以上就是【国家公务员判断推理逻辑中的诡辩】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吉林省公务员判断推理逻辑中的诡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