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16:45:4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柳河华图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理论阅读:诚信缺失及其治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那么,诚信缺失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诚信缺失又有哪些严重危害?如何才能根治诚信缺失、重塑社会诚信呢?
诚信缺失危害甚大
诚信是社会的润滑剂,是人生的护身符。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社会交往中,诚信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社会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拓展,许多违背诚信的现象开始逐步凸显。这些诚信缺失现象,破坏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危害甚大。
一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是最为稀缺和最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基本特征的,交易的双方必须恪守信用,才能形成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整个交易才能顺利完成。而经济交往活动中诚信的大量缺失,必然会造成交易双方的相互猜疑,增加交易的成本,迫使经济交往活动萎缩甚至夭折。更重要的是,如果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必然会破坏社会信用链条,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是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的发生,造成了无数社会个体的身心伤害,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和谐,给社会稳定添加了诸多不利因素。诚信缺失的大量存在,还会从客观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社会后果,一些守信者由于诚实守信而遭受“损失”,最终迫使很多讲诚信的“好人”变成“坏人”,进而出现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的可能性。
三是败坏了社会风气。“信而人任焉”,它讲的是人与人交往应诚实不欺、真诚相待,这也是社会和谐的最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只有做到忠诚于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获得交往对象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而社会诚信缺失的大量存在,必然会引发人们之间的互不信任和相互提防,使得社会的正常交流变得更加不易,社会上时有传出的“跌倒没人扶”现象,可以说就是诚信缺失的负资产之一。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和反转,整个社会的信任程度就会降低,从而引发社会的道德风险,最终败坏社会风气。
诚信缺失成因复杂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众多单位、企业和个人冒着受社会谴责和舆论指责的风险不讲诚信呢?仔细梳理,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扭曲价值观影响。价值观即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的,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看法和总评价,它通常会对人们的行为取向、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同样的外在客观条件,有的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的人却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说到底,就是价值观作用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深入拓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催生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在巨大利益面前,这些人将任何手段都视作合理,任何事情都敢做,从而导致诚信缺失事件频发。
领取免费学习资料,获取最新考情考态,添加柳河华图小客服微信19969533095,电话:0435-7581587
以上就是【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理论阅读:诚信缺失及其治理】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