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吉林市华图 > 2022吉林省考:莫让短视频为食品安全谣言提供寄生土

2022吉林省考:莫让短视频为食品安全谣言提供寄生土壤

2022-05-20 16:11:0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市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2022吉林省考:莫让短视频为食品安全谣言提供寄生土壤

  背景链接

  木耳有风险,食用当慎重?2018年8月,一段“黑木耳生长过程竟然全程打农药”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农民装扮的男子声称要给木耳打好几种药,包括除草剂和杀虫剂,还要用激素。8月23日晚,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出声明,指出其众多与常识不符的疑点,并称该视频拍摄单位、时间及地点不明,“摆拍”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动机不良和恶意抹黑的意图。

  [表明观点]

  此类“关怀式谣言”的制造者看似菩萨心肠,实则是利用读者的善良和关切牟利。自媒体文章的阅读量直接与经济收益挂钩,经济利益驱使下,少数自媒体从业者抓住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的心理,炮制耸人听闻的谣言吸引眼球、增加粉丝、从中渔利。

  [综合分析]

  “竟然”等耸人词汇,真人现身说法、看似有视频有真相。事实上,这种以警示食品安全的面目出没在朋友圈的短视频与其他食品安全的谣言相似,这种“关怀式谣言”涉及衣、食、住、行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点击,欺骗性更强;基于熟人传播,危害很大。读者一旦轻信,轻则形成错误观念,重则可能在用药、急救等方面酿成恶果。

  这些戴上真相或科学面具的视频化谣言比纯文字谣言更具蛊惑力。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幕帖和阴谋论,向来自带易传播体质——它迎合了公众的“负面想象偏好”。神经学研究表明,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而之前频发的食品安全风波,造成了叠加效应,再加上信息不对称、认知门槛高等因素,导致很多人看到“致命”“有毒”等字眼就在“惊弓之鸟”的状态里兜圈。

  短视频时代,视频在许多人眼中意味着更高的信服力,而圈层化传播和算法推荐构筑的“信息茧房”,既会厚植谣言寄生的土壤,让谣言在人以类聚的小圈子里内销,还会让辟谣遭遇逆火效应的反噬——辟谣说法很有可能被部分信谣传谣者视作“谣”,造成辟谣效果大打折扣。这更容易引发公众恐慌,也会使企业或产业遭受重创。如:“蛆橘事件”导致全国柑橘严重滞销;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黑木耳狂打农药的视频也会误导消费者,进而导致菌农菇农被殃及。

  [参考对策]

  一是发布平台要担起监督责任。一方面,从源头加强内容把关,加大对不实信息和谣言的审查、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严格广告发布机制,斩断利用造谣牟利的不法利益链条。

  二是短视频时代遏制食品安全谣言,要做到:谣言止于“知”,即满足公众知情权;谣言止于“制”,即完善治理谣言的法律制度;谣言止于“治”,即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

  三是对应的科普辟谣机制也要跟上节奏,不只是借助新媒体渠道和短视频形式,还应“向算法等技术要辟谣的触达率”,让辟谣的声音精准覆盖谣言传播管道和抵达人群,让科学话语的“说服力+传播力”对冲谣言的蛊惑力。

  原标题:莫让短视频为食品安全谣言提供寄生土壤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佘宗明

  原标题:莫让善良被“关怀式谣言”利用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陈灏、袁军宝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吉林省考:莫让短视频为食品安全谣言提供寄生土壤】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吉林省考敲重点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