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17:31:5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市华图
言语备考之“话题一致”在行文脉络中的应用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备考之“话题一致”在行文脉络中的应用。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教学中,行文脉络法(文章结构)是主旨概括题中找到主旨句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学员在具体做题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法区分总句与分句。虽然我们可以从常出现的位置上总结总句常为首尾句,或是从内容上总结总句常为“观点”或“对策”。学员任然表示区分观点与论证部分比较难以操作。这时“话题一致”法就是一个比较直接而且易于操作的方法。
例1:机关幼儿园所获财政补贴逐年提高,难免令公众质疑,这是不是在维护一种“特权”。相比街道办园、乡镇政府办园、农村集体组织办园等公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一般优先配置给单位职工子女,而不向社会开放。这种特殊照顾公职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从本质来说,并非完全的公共产品,而是少数人的“自留地”。拿纳税人的钱为其逐年提高财政补贴,加剧了幼教资源分配不公的状况。
这段文字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机关幼儿园的“特权”引发质疑
B.纳税人的钱应该怎么花?
C.过度补贴机关幼儿园加剧社会不公
D.机关幼儿园应该特殊照顾吗?
在例1这个文段中,首句看似提出观点“机关幼儿园补贴逐年增加是不是在维护一种特权”然而,我们发现后面的内容并不是在围绕着“特权”这个话题而是叙述“资源分配不公”。尾句“从本质来说”概括性表述是围绕“资源分配不公”这个话题做的总结。那么我们就可判定首句只是引出话题的作用,文段为分总结构。答案中围绕资源分配不公的只有D项,为正确答案。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文段:
例2: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日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 , 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补政府力量之不足 ,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政府有保障公众参与环保的义务
B、中国目前公众环保参与意识淡漠
C、公众参与环保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例2文段的前两句围绕“公众参与环保缺乏渠道”这个话题展开,之后话题转移为“良性的公众参与”说明前面是背景铺垫,后面才是文段主体,真个文段为分总结构。多级递进,强调重点在最后一句,同义替换为D项。
例3: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发生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B.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C.植物性赤潮的特征
D.植物性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例3这个文段的首句围绕“海洋”这个话题,接下来话题转移到“赤潮”,而接来说到的“植物性赤潮”这个话题是包含在“赤潮”里面的。因此我们可以判定,首句与后面的话题不一致,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后面“赤潮”与“植物性赤潮”是同一话题,而且后者与前者之间为包含关系,是举例论证的内容。我们就可判定文段为分总分的结构。根据文段中的观点做同义替换,答案为B项。
以上就是【言语备考之“话题一致”在行文脉络中的应用】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