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13:06:0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申论写作指导: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一、新闻热点
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
习近平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并讲话。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扩大覆盖、提升品质、增强实效,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二、引申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三、词句积累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四、热点文章
题目:当今社会有人认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也有人认为:倡导多读纸质版书籍。请以“读书的形式”为主题写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观点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
在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从网络电商的购书促销,到书店出版社组织的读者见面会,再到互联网阅读平台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图书漂流、知识竞赛,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每一条意义都耳熟能详,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将阅读付诸行动。你有多久没坚持读完一本书,你是否常常买书而不看书,你是否还会郑重地读一本专业书籍……人们常常纠结于这些问题,但未必明确这为何重要。首先澄清“什么是书”,或许是更好开启阅读的前提。
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从载体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从形态看,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后,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从感官看,有人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方面,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们试图通过轻阅读、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留下一席之地。的确,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紧迫性并未减弱,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从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参与在线课程、网络讲座、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知人论世、读无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2021年,《论语》在阅文平台上阅读人次达3000万,超8成以上的读者年龄在30岁以下。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
读书即学习。有声书未必没有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即便如短视频里也未必没有鲜为人知的世界。学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该如何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奇闻异事,忙时可供消闲;新闻资讯,了解时事热点;工作指南,掌握一技之长;历史文化,磨炼思考能力;人生智慧,破解成长难题……身处现代社会的复杂个体,往往拥有多重身份、肩负多重使命,似乎每一类知识都有独特的价值。如何在有效时间里让学习更有意义,是每个人必须回答的考题。
从为了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彻夜排队,到随时获取海量信息,知识爆炸时代的阅读不再是“是否有书”的问题,而是“如何读好”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少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许会被算法与机器取代。所以,读书肩负着“重新发明自己”的重任,在猎奇大千世界、在关注冷门知识之外,更需着眼于锻炼自己的思考力与判断力,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完成心灵的滋养与精神的锻造。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在创作好书。从阅文平台公开的2021年信息中我们看到,新增作家中95后的作家超过80%。
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积累始终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刻苦永远关键。无论是书本、杂志,还是音频、影像,抑或是论道、问学,只要深入人心、启迪思考,就不失为好的阅读。
以上就是【申论写作指导: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