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10:57:27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农安华图
农安华图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古代如何“抗疫”。
古人将各种传染性疾病泛称为“瘟疫”,亦称“大流行”,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是伤寒、天花、白喉、鼠疫、猩红热、霍乱等。
远的不说,明万历十年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华中地区发生大规模瘟疫。崇祯十六年,京师出现疫情,当时疫情势态极其严重,北京城死亡人数之多,竟达无人收尸的境地。清乾隆五十八年北京发生鼠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道:“乾隆癸丑春夏间,京中多疫,以张景岳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吴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验。”光绪二十八年六月,京津地区大范围暴发霍乱。由于该病潜伏期较短,传染性较强,发病突然,所以病人发病前并无什么症状,突然起病后,短者一二个时辰、半天左右就不治病死,长者也仅一二天身亡。数日内,京师霍乱因转相传染,形成了发病高峰,每天死人不计其数,一时间人心惶惶。
历朝历代对疫情的防控均以重视,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救治与赈济。
首先,是采取“离间”,防止人传人。“离间”即今天所说的“隔离法”。一种是收容式隔离,在寺庙及空旷之所等专门开设“疠人坊”,收治传染病患者。另一种是强制性隔离,官方或地方在疫情区封锁各进出道路,并派兵丁镇守。
其次,妥善处理尸体,防止二次传染。迅速深葬遗体但凡是疫情爆发,就有有人因为疫情而死。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在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情,据《周礼》记载,从先秦时期开始,凡遇民间大疫,官府都要采取措施,对民间尸体进行集中掩埋,作无害化处理。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唐玄宗在大疫期间下令,死者尸体一定要家人掩埋,无人管者,由地方官负责安置。这些措施,一定程度的减少了尸体上病毒繁殖传染的几率,降低了人们被二次感染的风险。
再次,积极为病人施治,研发新疗法。我国古代有过很多的医书,其中对瘟疫也有一定的研究。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神医华佗不但擅长外科,还有很多关于他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
华图教育-农安华图
报名电话:0431-81856401
咨询&开课地点::农安县站前街与新华路交汇(客运站南行200米)
报名网址:https://jl.huatu.com/
以上就是【农安华图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古代如何“抗疫”。】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