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梅河口华图 > 申论热点:解救在行动,照亮被拐受害者回家路__梅河

申论热点:解救在行动,照亮被拐受害者回家路__梅河口华图

2022-04-03 14:48:3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申论热点:解救在行动,照亮被拐受害者回家路__梅河口华图

  【热点背景】

  12月6日,电影《亲爱的》中被拐男孩的原型孙卓,历时14年终得父子相认,借助公安部门、人脸识别和DNA比对技术,让破碎的家庭终于得以团聚。寻亲现场,父亲紧抱儿子痛哭的画面让人为之动容,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对拐卖妇女儿童领域的关注及相关法律内容的追问。拐卖妇女儿童者应当受到怎样的刑罚?是否应当再次延长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刑期?买卖能否同罪?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深思。

  【提出观点】

  对于“拐卖”这一话题,否定是必然态度,从网友反馈来看,冷静分析略显缺位。古往今来,不管是《红楼梦》中香菱被拐卖的故事,还是当下社会依然存在失孤案例,需要做的,是透过现象剖析其本质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原因分析】

  1.买卖市场顺畅和高额利润,诱使人贩子猖獗。需求带来市场,将人物化为商品的买卖,从奴隶交易中可窥见利益作祟的心理。正是由于有较大的买方市场,或器官买卖,或性色交易等的高需求,高额的利润及相对较轻的违法成本,使得人贩子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2.重男轻女和“无后为大”的落后思想诱导。一些地区以男性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一些无生育能力或无男孩的家庭选择买入男童满足自己的陈旧思想,满足所谓的面子心理。亦或以此摆脱邻里指点、议论的枷锁;而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也让一些家庭错误选择买入儿童,以欲解决自身的未来养老问题。

  3.缺少相关安全知识的教育普及。在智能化时代来临之前,信息资讯的传播相对受限,对于拐骗形式的识别方式宣传不足,缺乏即时性;同时父母对相关知识或了解不够,或疏忽大意,未及时教育子女相关防骗知识,导致被拐行为发生。

  【危害分析】

  1.破坏家庭团圆。由拐卖儿童所带来的家庭破碎,挫伤的是一个个家庭的生活信念和幸福感,甚至是对受害者生命健康的威胁和剥夺;有些孩童时隔多年被解救后难以短时间融入到新生父母身边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中。

  2.影响诚信社会的建立。从拐卖儿童的数据可以发现,在被拐儿童中,有部分是由亲属甚至父母主动作为卖方将孩子卖出,原本邻里和睦、亲情浓郁的信任关系也因此打了折扣,从深远意义上来说,又使得当下信用社会的建立少了些道德的温情,“常住邻里不相识”成为常态。而与此同时,在媒体相关信息报道中,“拐卖”话题被放大,容易造成公众的恐慌,对现实环境的信任感削减。

  3.影响社会治安和政府公信力。打拐本身就是社会治安管理的一部分,拐卖行为的发生也侧面反映出一些地方的治安管理不足,进而引发民众的恐慌心理,影响群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失去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提出对策】

  1.借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做百姓卫士。一方面,公安部“团圆系统”APP、公安部打拐办、宝贝回家的公益性网络组织等借助互联网而建立起的政府和民间组织,构筑起了受害者回家路上保护屏障,借用DNA比对技术、人脸识别等让失孤父母多年的寻子路得到希望。另一方面,借助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也帮助新生代孩童在失踪时被快速发现、快速侦破。借力媒体和技术,建立快速联动机制,帮助野外迷路儿童、离家出走的儿童迅速被发现,得到有效保护。

  2.群众应提升风险意识,学习防骗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拐骗的形式也会有不同形式变化,我们能做的是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尽量保护好孩子,做好孩子的监护人,同时要及时传递给孩子相关的防骗知识,做好相关教育。作为成年弱势群体,如女性群体也要注意自身保护,尽量在安全区域行为处事,避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思维导图】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申论热点:解救在行动,照亮被拐受害者回家路__梅河口华图】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吉林省考敲重点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