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15:37:54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2022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不迷茫:体会问句的作用
对于行测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题,我们的习惯思维一般是先通读文段再分析结构,或者通过部分关键词来判断文段的重点。但是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句子的作用,比如本文要讲的“问句”。问句作为一种常用句式,可分为疑问、设问、反问三类,三类问句的作用类似,都是作者为了引发读者思考或者表达自己观点而使用的,那么具体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图图在此结合例题展开分析。
设问句引导作者意图
设问,即是先提问,再自己回答,在引导读者思考的同时也告诉了读者答案,那么答案在文段中自然就代表了作者的意图或者观点。
例1
“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靠激励,也有人寄希望于惩戒。这些都不无道理,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法治精神的作用。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尽管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却依然难以杜绝各种作弊行为。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以上文字意在强调:
A.“法之必行”可有多种动力来源
B.法治精神是民众守法的内在动力
C.规则本身并不能杜绝违规行为
D.法治精神是活在人们心中的规则
【解析】B。文段首先提出了问题:“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接着讨论了其他人的观点,再通过“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引出了自己的观点:法治精神的作用。后文便围绕法治精神对于人们遵纪守法的作用进行了具体论述。所以作者想强调的内容就是法治精神是“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比较四个选项,只有B项谈到了法治精神是民众守法的内在动力,当选。
反问句凸显作者观点
我们知道反问句本身就可以作为陈述者肯定的主张或观点,那么在片段阅读中碰到反问句也是同样的作用。作者就是想通过反问来肯定或否定某一种意图,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想法。
例2
扶贫,粗略地说,有两个责任主体。一个是党和政府,另一个是贫困户自身。后者的责任平时说得少,其实,要改变命运,自己不奋斗、不拼搏,怎么可能实现呢?政府可以开拓融资渠道、给技术支持、给创业就业环境,但具体怎么用好这些条件,离不开贫困户自身努力。政策再好,不伸手也够不着。当然,丧失劳动能力,实在伸不出手的,可以另当别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贫困户自身对脱贫的责任比党和政府的要轻
B.贫困户应积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
C.党和政府应当要加强贫困户奋斗拼搏精神的教育工作
D.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争取党和政府更多的帮助
【解析】B。文段第一句话介绍了扶贫有两个责任主体,一个是党和政府,一个是贫困户自身。接着就针对贫困户自身做出了反问:要改变命运,自己不奋斗、不拼搏,怎么可能实现呢?就表明作者认为扶贫脱贫也是需要贫困户自己去努力拼搏的。后文进一步说明了仅有政策支持,没有贫困户自己的努力是不行的,论证了作者在反问句中强调的观点,即扶贫脱贫也需要贫困户自己去努力拼搏。在四个选项中仅有B、C两项提到了贫困户的努力拼搏,但是C项是强调党和政府要加强贫困户奋斗拼搏精神的教育工作,这在文中并未体现,也不能由文段合理推出,故排除。B项:贫困户应积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更符合本文意在说明的内容,当选。
在了解了常规的文段结构分析方法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挖掘部分少见的文段特点,以此实现属于自己的做题优势。在不断地练习中总结自己的方法,找到类似问句这样不起眼的“窍门”,提高做题效率。
以上就是【2022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不迷茫:体会问句的作用】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