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16:05:20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市华图
2022吉林省考申论单类解题之《“要点”和“要素”》
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是申论科目考试中的必考题型,甚至一套试卷中考察两道综合分析的情况时有出现,而在综合分析的四种题型中,词句理解一直都备受国考出题人的青睐,就连文章写作题也都倾向于以词句理解为基础去测查考生的综合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词句理解题,就等于掌握了申论的半壁江山。但是在真正作答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经常将“答案要点”和“要素”混淆,最终导致逻辑混乱,答案呈现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一、牢记词句理解题的答题逻辑
词句理解题比较容易分辨,题干中往往给出一个词、短语或者一句话,让我们作出解释说明。整体的作答理念要秉持着由浅到深的原则,才能分析透彻,故而只需三步走。
首先,解释表层含义,即字面意思;其次,解释深层含义,会涉及多种要素,包括具体表现、原因、影响;最后,提出宏观对策或者适度总结。
二、明确要素及其参照物
申论中的要素包括社会现象的四大基本要素及其衍生要素,固本培元,我们要牢记四大基本要素,即表现、原因、影响和对策。表现是社会现象的个体体现,原因是过往性的因素,影响是未来延展性的后果,对策是解决问题和削弱负面影响的必要措施。这不难理解,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原因(a)的原因(b)也是原因,但是如果参照物是原因(b),那么原因(a)就变成了影响。所以,要素是要以参照物为限制前提而存在的。
三、答案要点也有坐标系和参照物
答案要点就是作答过程中的采分点,这些采分点的精准书写不仅需要有对答题逻辑的深刻认知,同时要需要对题干和材料有着深刻的解读。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答案要点的坐标系和参照物。
拿2019年国考地市的一道题为例:“给定资料4”中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说:“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请谈谈你对“种种‘遮蔽’”的理解。(15分)要求:观点明确,紧扣资料,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很多同学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发现从材料中勾画出来的答案要点涉及到了多种要素,比如“为迎合娱乐精神”“仅满足自我倾述,停留在私人性经验上”“孤独依赖技术、看重金钱”是产生“遮蔽”的原因,“混淆现实与历史肆意发挥”“未能深入基层,缺乏实践”是表现,“缺乏历史感”“难以体现百姓真情实感”“缺乏深度与温度”“创作与实际脱节”是影响,所以想要按照要素的不同进行书写,先写原因,再写表现,最后写影响,但是这样就造成了作答逻辑的混乱。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参照体系的不同,仔细想一想,这里的原因、表现、影响都是针对混淆现实与历史、缺乏实践等具体问题而言,有各自的参照物。但是我们的作答任务是“种种遮蔽”,因此它才是我们作答的过程中唯一的参照物,而前文所述的“具体问题”其实就是“遮蔽”的原貌,也是它的深层含义的构成部分,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其实就会发现所谓的原因、表现、影响都是包含在“种种遮蔽”之中的,因此作答的时候根本无需按照要素去做分离,因为由具体的原因、表现、影响所构成的具体问题才是我们在材料中中苦苦追寻的答案要点,即1.为迎合“娱乐精神”混淆现实与历史肆意发挥,缺乏历史感;2.仅满足自我倾述,停留在私人性经验上,难以体现百姓真情实感;3.过度依赖技术、看重金钱,遗忘创作初心,缺乏深度与温度;4.未能深入基层,缺乏实践,导致创作与实际脱节。
然而在2017年吉林省考乙级试卷中解释“人才‘虹吸’”这个题目中,很多同学发现在深层含义这部分,逻辑清晰的表达形式就是将原因和影响分开去写。这又是由于什么呢?其实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道题的作答任务是“人才‘虹吸’”这一现象,这也是我们所有答案要点的参照体系。现象的产生自然有原因,现象发生以后自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因此这样作答自然十分合理。
再比如2021年国考地市中的一道题目:“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这道题的作答任务是解释“种戏”,这个词汇本身就是对策这一要素的表述,而在勾画重要信息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答案要点基本上都是做法,所以深层含义就是“种戏”具体的举措。
总而言之,要素只是带领我们走入申论世界的一把钥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材料和题目;但是答案要点才是最后拿到阅卷人手里分数的敲门砖,而要点的参照体系很唯一、很固定,就是我们的作答任务本身,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只有明确知道出题人考什么、要什么,在审题阶段下好功夫,我们才能对作答作出规划,准确找到隐藏在材料中的答案要点。
以上就是【2022吉林省考申论单类解题之《“要点”和“要素”》】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