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16:09:50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市华图
2022年吉林省考行测人文常识:关于“湖广填四川”
通常所说的“湖广填四川”,指的是开始于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而事实上,这次的“填四川”并不是第一次,早在南宋末期,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填四川”活动。为什么历史上会先后两次出现大规模的“填四川”?具体又是如何“填”的?以下将针对南宋末年和清康熙年间的两次“填”分别做简要的分析。
第一次“填四川”发生在南宋末期,在四川军民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抗蒙(元)战争之后,整个四川地区也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道园学古录》卷二十载:“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论救蜀四事疏》载:“沃野千里,荡然无民,离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畴不辟,堰务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种。”尽管在抗击蒙古入侵的过程中,四川军民在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重伤蒙哥大汗并致其死亡,这也是强悍的蒙古军队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唯一一次大汗战死在战场上。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即使是川人的英勇抗击,也终不能抢救摇摇欲坠的南宋。
南宋终究覆灭,成都亦被攻陷。
而蒙古军队,历来又有屠城的习俗,何况四川还让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碰了个大钉子,所以这一次攻陷四川后的屠城更是凶残。到底有多凶残?据贺清权《成都录》记载:“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这是成都也是四川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大锐减。
到1290年,四川总人数仅余约100万,还不到南宋嘉定年间的十分之一。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原属徐寿辉部下的明玉珍率军攻入四川,在重庆自称陇蜀王,改元称帝。而明玉珍是湖广随州(今湖北随县)人,他的军队也基本上是湖北地区的农民。因此明玉珍不仅带来十几万军队,还有大量少田缺地的难民。这些人在沃野千里但地广人稀的四川地区开垦务农。
这就是“湖广填四川”的开始。
直至明朝末年,四川人口逐渐上升到约400万,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湖广一带的外来移民。
第二次“填四川”开始于清康熙年间。之所以会有这第二次“填四川”,简单来说,还是因为人少了。而人数变少,则主要是由战乱、天灾等因素导致的。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中国历史上一旦爆发大的战乱,往往是从四川地区先开始,而这个地区一旦开始战乱,往往又是最难平定的。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张献忠等起义军与清军的对战、清初的三藩之乱以及清军入川后的大肆屠杀、瘟疫、虎害等一系列天灾人祸,又一次导致四川地区在明朝得到艰难恢复的人口急剧锐减。与南宋末期的战乱相比,明末清初的这次战乱对于成都以至整个四川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昔日的天府之国“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相……”
在这场战乱中,成都城几乎全部被毁,唯余跨越金河的三座大桥以及桥南的两只大石狮和一道影壁。据史料记载,公元1646年-1659年的十三年期间,成都城都是一片荒芜,城内仅有野兽而无人迹。与此同时,这场战乱对整个四川人口、文化的打击也可以说是灭绝性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川全省人口从明朝万历六年(1578)的600万人,锐减至不足9万人,全省90%以上的人口丧亡,“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没有人口,即便“沃野千里”,也没有财政收入,所以就要从其他地方移民进来,开垦荒地、建城修路,拉动经济。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巡抚张德地给康熙上了一道疏,提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建议之一:不拘省分,移民四川。
1670年,康熙皇帝颁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号召大清帝国的子民积极前往四川垦荒,并表示四川境内土地,不管原来是有主还是无主,在没人耕种和缴纳粮税的情况下,新移民只要愿意去开垦,垦荒土地就全部归属新移民。
于是,浩浩荡荡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开始了,这便是历史上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川实际人口已经突破了1000万。到了嘉庆十七年(1812),四川人口已达到2071万。宣统二年(1910),四川人口更是达到了4800万。而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外省移民。这些外省移民,除了主要来自“湖广行省”以外,据史料记载,移民来源还包括了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陕西、江西等地。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可以说,今天的四川人,几乎融合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
以上就是【2022年吉林省考行测人文常识:关于“湖广填四川”】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