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16:15:57 军队人才网 jl.huatu.com/jzg 文章来源:未知
【背景事件】
“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或者不原谅,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也真的感觉太难了……”近日,一条疾控工作人员的留言戳中无数人泪点。这名工作人员称,“作为一个普通的疾控人,我真的没有想到面对疫情这么难,3天熬2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们还不是最辛苦的。社区转运人员据说五天只睡了10小时……”
【试题模拟】
这不是卖惨博眼球,也不是示弱求眼泪,而是真真切切地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和所见所闻。没有煽情,没有悲情,却让人共鸣,一些网友称“破防”了。该类情况的发生,你想说些什么?
【参考解析】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无数网友之所以共情,就在于这名工作人员用平实无华的表达,呈现了一线抗疫人员的种种不易,他们的辛苦、他们的疲惫、他们的坚守,无不让人动容。
无论“3天熬两个通宵”还是“5天只睡10个小时”,乃至“连续工作40小时”,都说明他们的工作是高强度、高压力的,用通宵达旦、席不暇暖等成语来形容,绝不夸张。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坚守。这种坚守,不是只三两天,而可能是三两月。坚守的背后,有汗水,也有泪水,但他们不喊苦喊累,更没有抱怨。这种奉献精神,值得点赞。
但是,仅仅止于点赞,止于“破防”吗?
要理解和配合。毋庸赘言,一线抗疫人员需要的不是点赞,而是配合,需要的不是掌声,而是理解。如何理解?不给他们添乱,不无谓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不让他们把时间花在扯皮上,花在无意义的纠缠上。一个细节是,这名工作人员坦言:“当次密接者反复要求看不到自己是次密的影像资料不去隔离的时候,我真的无力劝说。”他们为何无力?无力的背后是无奈。因为这个要求,往往耗费他们太多精力,让他们疲于奔命,加倍辛苦。
那些刁难或折腾一线抗疫人员的人,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在那个岗位上,是否也能百问不厌,是否能做得更好?如果只是对他们道德绑架,是否有失公允?如果缺乏起码的尊重和理解,是否有失厚道?
更要减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无论“3天熬两个通宵”还是“5天只睡10个小时”,乃至“连续工作40小时”,都有损健康,超出人类所能承受的底线,极易出事。日前,河南禹州一名34岁志愿者倒在抗疫一线,原因是劳累过度。疫情暴发以来,究竟有多少人倒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尚无准确数字,但委实不少。
因此,光理解还不够,我们更要帮助他们减压。犹记得2020年3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有关情况举行发布,有关负责人坦言,医疗队员、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和救治患者的第一线,他们工作负荷重,感染风险高,心理压力大。为此,要安排他们轮休。近两年过去了,这一制度安排应该坚持下来,真正为一线抗疫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并进行心理疏导。
也要奖励。必须说,那些冲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并非为了奖励。但他们付出了,无私奉献,有权利获得应有的褒奖。党中央国务院对一线抗疫人员一向保护、关心、爱护,一个重要节点是,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向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逆行者们任劳任怨,把自身利益与安危只放在次要考虑,获得表彰和奖励,众望所归,人们信服。如今,多地仍在全力抗疫,一线抗疫人员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战斗之中,对他们适时奖励,既能提高战斗力,更能在全社会弘扬正气。
“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负重前行”。致敬一线抗疫人员,感谢一线抗疫人员,也要向一线抗疫人员学习。如果不能将心比心,配合、理解一线抗疫人员,点赞就是廉价的;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帮助一线抗疫人员减压,给予他们褒奖,就无法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当越来越多的人竞相贡献正能量,社会也就能充满温情和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贴心微信客服
10w+
阅读量150w+
粉丝2w+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