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通化华图 > 言语理解:真正的作者意图究竟在哪里

言语理解:真正的作者意图究竟在哪里

2022-01-19 17:38:32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通化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言语理解:真正的作者意图究竟在哪里

  备考事业单位的考生们在初次接触主旨类题目时,可能会摸不着头脑,不能准确找到作者的意图,常在多个答案中犹豫徘徊。事实上,作者的意图在文段中是有所提示的,那具体如何去找真正的“言内之意”呢?今天 带着大家去了解这些内容。

  【例1】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解析】A。这个题目就是考察大家对文段主旨的理解。文段首先指出中国人喜欢的《茶花女》不被法国人认可,法国人认为仅喜欢《茶花女》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之后在后文中解释其原因,《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是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最后一句话是点明了文段的主旨,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A项,指出《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文段主旨,保留;B项,定位到第二句,可以反映出“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但偏离文段重点,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整体评价文学作品,而是强调,“《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是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说法不正确,排除;D项,通过前四句可知,中国人和法国人对待《茶花女》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理解出“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但并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例2】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述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解析】C。解析:题干首先指出,人们对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哪个最妥当各执己见,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后面的内容都是对这一个观点的具体阐述。A项,题干认为不需要刻意区分“直译”和“意译”这两种方法,“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段并没有提及“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排除;C项,“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是作者观点的同义转述,保留;D项,“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题干并没有提到译者风格的话题,排除。故答案选C。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例1,最后一句话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文段的主旨;例2,通过“依我看”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态度。这也就提示我们,作者的意图一般会通过含有作者的态度、感情倾向的句子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此类句子,理清题干中作者的意图。

  更多备考资料欢迎电话咨询:0435-3500222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言语理解:真正的作者意图究竟在哪里】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吉林省考敲重点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