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16:26:12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通化华图
通化华图:公共基础知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三种基本经济形式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顺序经历了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进入产品经济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势;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而产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说的一种经济形式,也是马克思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交换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讲讲这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物质资料生产
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首先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社会关系和制度。
1.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是决定性的环节,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二、三种基本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是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该种经济形态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化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3.产品经济:产品经济的运行形态是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产品经济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的,并以全社会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
以上便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三种基本经济形式所有内容啦,你掌握了多少呢?做题检测下吧~
例题
1.(单选题)马克思说:“生产就单方面来说也决定于其它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求决定着生产。”这段话表明( )
A. 生产决定消费
B. 消费决定生产
C. 消费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
D. 生产反作用于消费
【答案】C【解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消费需求为生产提供动力,提高生产积极性,揭示了消费的反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价值规律建立
D. 交易制度建立
【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或部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商品与货币
“商品爱货币,但其‘爱情’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这样形容商品与货币的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换位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商品爱货币,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让我们一起探寻两者间的“爱情”联系吧。
一、商品
(一)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二重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两者间关系体现为:①同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其中,具体劳动是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关系体现为: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
1.商品价值量即单位商品价值。相关计算为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二)概念: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更多备考资料欢迎添加通化华图小客服:ht3500222
以上就是【通化华图:公共基础知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三种基本经济形式】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通化华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三种基本经济形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