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 16:37:11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松原华图教育
松原公务员-申论热点:看流调信息“不提人”
【包邮】华图20周年权益包献好礼【定制日历】+【代金券】+【考编网课】+【电子资料包】仅售20元!1月23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一份“确诊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的情况”中,“只提地点不提人”,患者的性别、年龄、工作等信息被隐去,引来多方点赞。1月24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1月23日新增病例情况时,为保护患者隐私,首次隐去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各方观点
人民日报: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变化,流调“不提人”又处处体现着对“人”更大的尊重,对确诊患者更细致的关怀。
澎湃新闻:如何科学、合理地公布流调报告信息,成为当下的焦点议题,也是抗疫常态化之下绕不过去的政府信息公布应有的规范。涉疫者的信息,一头连着国家抗疫的大局,一头连着公民个体的尊严和隐私,精准权衡、精确公布,只能用于防疫,不能拿来“吃瓜”,才是正题。
新华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倡议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柔性治理,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群众的热切期待。
深度分析
(一)流调信息“不提人”的意义:
1.避免流调报告成为窥探、评价他人生活的“管道”,避免了信息溢出可能招致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打消了不少人提供个人信息时的顾虑,弱化病患及家人压力,更能得到公众配合,也更能赢得群众信赖。
2.贯彻“最少够用”的信披原则,尊重人的隐私,信息展示效率高,是一种公共管理上的绣花功夫,把握好了防疫和个体隐私间的分寸感,拿捏好了公权与私权的边界。折射出信息化时代国家对公民隐私权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启示:
1.堵住人员管理和流调程序上的漏洞,完善细化规则,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把流调每个程序、环节设计好、制度化,把可能存在的风险想清楚、规避掉,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流调工作的效用。
2.“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拿捏分寸,张弛有度,在稳步推进中寻求高效,就让人放心。
3.享受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把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个行业和领域,无论将数据和信息运用在什么地方,都必须明确相应的规则和限度,既不能过度收集信息,也不能随意滥用数据,而要在利用和保护之间达致平衡。
参考文章
期待“不提人”成为流调信息发布“标配”
一南一北,脚前脚后,上海和北京相继发布“不提人”的流调报告,给各地流调信息发布工作树立了标杆。突出该突出的,隐去该隐去的,这种信息发布方式无疑更符合依法防控、精准防控的要求。
疫情防控信息公开要有度。信息公开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避免恐慌、减少谣言、稳定社会情绪的最好方式。可以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定心丸”。但凡事都有度,拿捏不好分寸可能适得其反。这个“度”,就是疫情防控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平衡点。若把握不好分寸,过度公开患者的流调信息,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还容易引发群众质疑流调信息严肃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利于战疫大局。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期以来,接连发生的流调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窥视欲”是人性的固有弱点之一,一旦感染者个人信息被过度公开,难免会引发各种“吃瓜”行为,甚至导致网络暴力。
“不提人”的流调有力度、也有温度,期待更多地方能“见贤思齐”。事实上,疫情信息公开和患者隐私保护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关部门发布疫情信息应坚持的一大原则就是“最少够用”,即在确保信息足以达到防控疫情这一目的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非必要信息的发布,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发布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等信息,一方面“不必要”,对疫情防控起不到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有伤害”,患者隐私有可能成为网友的“吃瓜素材”甚至变成网络暴力导火索。“不提人”的流调报告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同时,又突出了与疫情防控紧密相关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将社会关注点聚焦于疫情防控本身。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需要这种“绣花功夫”。期待更多地方能“见贤思齐”,让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度、也有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流调报告“不提人”,更契合法治精神。《民法典》一大亮点,就是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专门规定,开启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新纪元。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意味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进程走上了快车道。
可预见的是,“不提人”的流调信息发布方式会越来越多,有望成为各地的标配。
以上就是【松原公务员-申论热点:看流调信息“不提人”】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