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 10:44:04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2021事业单位公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之科举制
【包邮】华图20周年权益包献好礼【定制日历】+【代金券】+【考编网课】+【电子资料包】仅售20元!事业单位考试中,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常常是备考的一个热点,而历代选官制度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科举制,这也使得该制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出题点,考试中常常以“诗句”、“典故”的形式考查科举制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专有名词,故此将该部分知识概况和重点名词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概况
科举制,顾名思义就是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从隋(605年)设置开始至清光绪年间(1905年)才被废除。
发展历程:
(一)创立: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使得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杨坚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建立了进士科。
(三)完善:唐太宗时期扩充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武举,由兵部主持。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四)改革:宋朝创立糊名制和誊录制,防止徇私舞弊。
(五)鼎盛: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采用八股取士。在乡试之前还有童试,取得童生资格后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院试的第一名被称为案首,俗称秀才,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经选拔后可参加乡试。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乡闱。乡试考中以后被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参加会试的人员是全国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在京师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月,故称春试或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参加殿试的人员为贡士,在会试后的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之后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二、重点名词
八股取士:仅限于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考生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连中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即连续取得解元、会元、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三、例题显示
1.元末高明的《琵琶记》中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描述,该诗句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
1.【答案】D。解析:从该诗句中的“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可以看出这说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故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A项不选。察举制是汉朝时期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主要是选拔孝廉,与题意不符,故B项不选;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与题意不符,故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以上就是【2021事业单位公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之科举制】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