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白山华图 > 2022吉林省考言语备考:你不知道的片段阅读设错选项

2022吉林省考言语备考:你不知道的片段阅读设错选项!

2021-11-17 17:07:39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山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2022吉林省考言语备考:你不知道的片段阅读设错选项!

  【导读】白山华图提供以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白山华图(bsht6968800),获取更多资讯!

  片段阅读题是吉林省考常考题型,但有的考生总是选不对,选项看着都想选,特别纠结。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常考的设错选项大家没有意识去排除,这样选择起来难度就大了。所以今天就来讲讲片段阅读的常考设错选项。

  一、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指材料中没有提到选项却描述了的内容,是比较明显的干扰项。例题:

  《大秦帝国》、《汉武大帝》、《雍正王朝》……一部部歌颂盛世之治的文艺作品引来无数目光,然而,那些极尽繁华的书写却难掩历史叙事的思想缺失。从政治文化视野看,“盛世情结”叙事往往过分认同人治文化与功利立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历史叙事作品缺乏思想

  B.“盛世情结”作品的价值局限

  C.文艺作品应该抛开功利立场

  D.歌颂盛世的作品需重新审视

  【答案】B。解析:文段由《大秦帝国》、《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歌颂盛世之治文艺作品的繁盛引出此类叙事作品在思想方面存在的缺陷。可见文段主要说的是歌颂盛世之治的文艺作品,而非“历史叙事作品”、“文艺作品”,排除A、C两项;文段只提到了此类作品存在“思想缺失”的情况,但并未说明其需要重新审视,D项属无中生有,排除;B项“‘盛世情结’作品的价值局限”较为恰当、全面地概括了文段主旨,故为正确答案。

  本题中,D项说法材料中没提到,属于无中生有选项。

  二、过度推断

  过度推断指选项在材料文意的基础上过度延伸题意。例题:

  茶饮料近年受到市场的追捧,根源正是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认为茶有很多保健功效,茶饮料也因沾了“茶”的光,而被消费者认为是更加健康的饮料。研究表明,茶的保健功能主要归功于茶多酚,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茶饮料,其实是选择这种含有茶多酚元素的饮品。但这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却并未被要求向公众公开,一瓶茶饮料中到底有多少茶多酚,消费者无法知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茶饮料需标明具体保健功能的成分含量

  B.公众对茶饮料营养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

  C.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强化知情意识

  D.国家应加强对茶饮料的质量监控

  【答案】A。解析:文段围绕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展开议论,尾句“但这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消费者无法知道”是主旨句,即虽然消费者选择了茶饮料,但对饮料中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多酚含量却并不清楚,故文段强调的是茶饮料中需标明具体保健功能的成分。A项当选。B项说法错误,公众并未对茶饮料的营养价值存在误区。C项属于过度推断,D项为无关项。

  三、表述片面

  表述片面就是选项说法不全,是单一的、部分的。不能概括文段大意。例题:

  哲学家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适和社会调整。沿着这种思路,哲学家赵汀阳就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宣传(比如消费广告刺激了大家的无限欲望),造就了“难以满足”的欲望。另一些心理学者说,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需要个人自我调适

  B.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利于获得幸福感

  C.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期望

  D.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幸福是一种感觉,“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适和社会调整”。接着指出哲学家赵汀阳认为,消费广告的宣传刺激了大家“难以满足”的欲望,造成不幸福;而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是很多幸福感流失在相互“对比”之中。欲望的难以满足和不看收入是否充足只看相互“对比”的行为,反映的都是人的心态问题。故文段主要想表达的是幸福感与心态有关,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利于获得幸福,即B项。A项“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在文中没有论及,C项比较片面,D项非文段的重点。故答案为B。

  四、绝对表述

  绝对表述就是说法绝对。比如“全部”“所有”“一定”“必须”等等类似的。例题:

  刚工作时,我在某院校当老师,除了一周上满20节课,还要当辅导员。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学校学习氛围不理想,课堂教学面对的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每堂课后我都会产生满满的挫败感。每周下来,真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后来,我果断辞职,换了一个更喜欢的工作,这种“被掏空”的感觉就没有了。

  “我”的故事的主要启示是:

  A.成就感的获得,往往关乎个人的爱好

  B.只有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才能避免挫败感

  C.与其在挫败中消耗自信,不如选择另一种生活

  D.如果无力改变现实,就要努力适应它

  【答案】C。解析:文段的主体“我”在院校当老师时,由于生源质量差、学校学习氛围不好,产生挫败感,感觉人“被掏空”了。最后,“我”果断辞职,换了个喜欢的工作,“被掏空”的感觉没有了。故“我”的故事的启示是,如果人在挫败中获得负面信息过多,不如选择另一种生活。C项表述与此相符,正确;D项表述与此相悖,错误。A项“成就感的获得”无中生有;B项说法过于绝对,做喜欢的工作不一定能避免挫败感的产生。故本题选C。

  本题中B项“只有...才”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大意。

  以上设错选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题中选项不好选,就用这些排除选项,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识记并灵活运用。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吉林省考言语备考:你不知道的片段阅读设错选项!】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2吉林省考敲重点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