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古代年龄称谓大总结

2021-11-12 09:35:28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双阳华图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古代年龄称谓大总结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考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由于作为公职人员应该了解和熟悉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从事工作时要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国情影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年龄称谓的问题。

  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中国古代有与之对应的称谓,这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从小到大的年龄称谓。

  “垂髫”是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垂髫”是指古代的时候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故用“垂髫”代指儿童。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始龀”是指童年。龀是指儿童换牙,一般女孩七岁、男孩八岁开始换牙。“始龀”就是指开始换牙,后来代指童年。例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列子《愚公移山》

  “总角”是指八岁(女)九岁(男)到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是指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形状向羊的两只角。例如:“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豆蔻”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子。例如:“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及笄”是指十五岁的女子。“笄”:发簪,结发用笄贯之,表示女子已到出嫁的年龄。例如:“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吴敬梓《儒林外史》

  “束发”是指十五岁的男子。“束发”就是将头发捆成髻,表示成童。例如:“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大戴礼记·保傅》

  “弱冠”是指二十岁的男子。出自《礼记》“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例如:“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元史·王利传》

  下面介绍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这些年龄的称谓成为都来自《论语·为政》

  “而立”是指三十岁的男子。例如:“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聊斋志异·长清僧》

  “不惑”是指四十岁的男子。例如:“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方文《初度》

  “知天命”是指五十岁的男子。例如:“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张说《岳州夜坐》

  “耳顺(花甲)”是指六十岁的老人。例如:“翁年耳顺学不倦,片言有益书诸绅”——杨基《赠许白云》;“喧传南州老子,花甲庆生朝。”——周权《水调歌头·庆寿》

  “古稀”是指七十岁的老人。例如“古稀”古代年龄超过七十的寥寥无几。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歧视古来稀。”——杜甫《曲江》

  “耄耋”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例如:“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汉·曹操·对酒歌》

  “期颐”是指百岁老人。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析和整理的中国古代年龄称谓的问题,希望广大考生们认真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公职类考试中能学有所用,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双阳华图  电话 0431-8180-7290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 古代年龄称谓大总结】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11.11华图好课节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