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1 14:51:32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22国考申论热点:“规定”不是不作为的“挡箭牌”
近日,一则“为丈夫申请伤残鉴定证明,相关方面要求植物人本人亲自前往”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舆论热议。事件中的主人公上海市民王先生因患脑部疾病不幸成了植物人,其妻张女士在为其申请伤残鉴定证明时,被要求必须让已经是植物人的王先生亲自到场。家人来回奔波,大费周折地带植物人王先生按“规定”走完了流程,完成了办理。虽然张女士一家的问题已经解决,目的已经达到,但政务服务部门缺少“人情味”的办事过程却丝毫没有让群众感受到该有的善意。
各方观点
@新京报评论:执行规定没错,但上门评残也有制度支撑,希望类似事件不再重演。一些地方要求指定医院提供常态化的上门评残服务或许还有难度,但“以残疾人为本”却不应有例外。
@中国青年报:按规定办事,本身无可厚非,但遇到特殊情况时,相关部门是否能够人性化一些,多做些换位思考,变换一下工作方法,努力为群众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呢?
深度解析
影响
守规矩、讲原则本就是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的价值引领,但制定规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民众造福谋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勤又廉,既干净又干事,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合理诉求选择不作为或慢作为,并以“按规定”、“走流程”作为自己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说到底还是陷入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泥淖。往小处说,这样的行为不利于群众事务的及时解决,也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往大了说,用所谓“规定”搪塞推诿办事最终会伤害群众感情,破坏干群间的鱼水关系,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甚至会影响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全面推进。
原因
本次事件当中,不论是当地的鉴定机构设置还是整个处理事件的流程,在制度和规定层面都多少有一些不妥之处,这固然是相关方面“不作为”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个别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才是问题的核心。在“规定”和“流程”面前,不是以做好群众服务为目标,而是以个人得失为衡量标准,逃避责任,缺乏担当,只站在个人角度思考问题,毫不考虑群众的现实困难。以为“讲规定”、“走程序”就是自己的工作内容,办事效率、群众体验则统统抛诸脑后,殊不知,“政策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事实才是检验干部优良程度的核心标尺。
对策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充分联系实际,切实弥补制度、规定、程序存在的漏洞,完善服务配套,为全面提升办事效率提供可依循的基础条件;其次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变通,对特殊情况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深抓“三严三实”的作风落实,严肃处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矫正党员干部的错误思想倾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以上就是【2022国考申论热点:“规定”不是不作为的“挡箭牌”】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