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17:09:38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通榆华图
行测言语理解志做题“顺序”
很多同学看到“顺序”二字可能一脸蒙圈,这是新题型吗?并不。这个“顺序”指的是做题顺序,在做题的时候,很多同学习惯于先看材料,再去看提问方式,最后选择答案的顺序,其实这个方法并不可取。言语理解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材料相对较长,一般为250字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花较多时间用于材料的阅读,在考场上争分夺秒,如何在做言语题时节省时间呢?可以从做题顺序上入手。
【例】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文中的“它”指的是:
A.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残絮
B.漂絮的副产品
C.篾席上的纤维片
D.篾席上的副产物
这是一道典型的代词指代类题目,如果我们按照常规顺序,1-2-3,先看材料,再看设问,最后看选项的顺序,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为2-1-3原则,先看设问方式,就可以先确定这是一道代词指代题,结合代词指代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它”出现的位置,出现在倒数第二句。根据就近原则定位其指代内容即“这种漂絮的副产物”,继续寻找“这种”的指代内容,即“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就可锁定答案为C项了。
不需要看完整段材料,也不需要重复阅读材料。是不是更快了呢?同理,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例】 在人人皆可言教育的年代,猜疑与隔阂正在消解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教师,也算是一个清苦的职业。看似有寒暑假,实际上多数时间都用来备课、评课;双休日,学校要承担各类社会考试;工作日,课多人少,一人请假就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倘若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轻则让教师心灰意冷,重则令名师远走高飞。
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如何消除社会对教师的猜疑与隔阂
B.涵养师道尊严的途径
C.造成社会对教师误解的原因
D.呼吁全社会尊重教师
第一步,先看提问方式,确定这是一道下文推断题,可从尾句入手,文段话题落在“倘若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轻则让教师心灰意冷,重则令名师远走高飞”。接下来应围绕“老师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一话题进行论述,且偏于对策,即如何让老师得到充分的尊重。确定答案为B选项。
所以小伙伴们,以后做言语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213”原则这个典型做题顺序!
以上就是【行测言语理解志做题“顺序”】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