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14:29:12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梨树华图
公务员面试热点:爱心捐款“变了味儿”_梨树华图
ü 热点概述
多位家长反映,有些学校在为芦山地震募捐时变了味儿,觉得学校和老师强制孩子多捐款。
丰台区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学生家长王先生回忆,22日上午,自己接到了孩子的电话,“学校组织为地震捐款,问我捐多少?”“你看别人捐多少,自己就捐多少。”王先生说,自己当时不希望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就没在意捐多少。孩子放学回家后告诉王先生,自己捐了150元,“老师鼓励学生多捐款,捐款总数不能比别的班级少。”
北京怡海幼儿园学生家长吴先生称,22日,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拿回来一张通知书,上面写着为地震捐款,数额不限。“我把孩子储蓄罐中的零钱换成纸币,总共30多元。”第二天早晨,吴先生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时,看见门口有几个捐款箱,“上面标有班级号,每个班级一个箱子。”当晚,孩子回来告诉吴先生,“老师说他捐得少,应该像捐得多的小朋友学习,捐红色的钱。”
而丰台区南四环某幼儿园家长常女士也遇到此类事,“家人去接孩子时,孩子拽着家长的衣服让去捐款,不捐款不让走。”常女士说,去捐款时被告知,最低捐10元。
还有家长微博称,26日早晨孩子学校组织了一次给雅安震区的捐款,但孩子忘记带钱了,结果就被老师罚站;六年级的儿子的班主任因为他们班捐款不够多,罚他们做了平时3倍的作业!
相关评论
@央视新闻发评论:强制学生捐款本身是一种伪善,其实是让家长掏钱,不仅不会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反而造成孩子把捐款的多少与爱心的大小画等号,把“有钱”作为“有爱心”的前提,让孩子承受“不捐款”和“少捐款”可能影响“集体荣誉”的压力,而这正是对慈善的误解和公众参与慈善热情的伤害。[1]
@郑州市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他在学校讲课时,就对组织捐款的人说,学生没经济来源,要捐只能捐零花钱,不要问家里要,但某些学校往往有攀比行为,学生真拿零花钱了,有老师会说:“你就捐那几块钱?”对学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2]
ü 模拟题
某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为灾区捐款,老师告诉小朋友要捐红色的钱,对此你怎么看?
ü 参考解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爱心的彰显,更是人道主义的体现。灾情发生后,灾区人们的情况无疑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而言,则把为灾区捐款当作一次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受到启迪、得到快乐。但是,献爱心具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像纳税一样制定标准、强制交纳。幼儿园老师告诉小朋友要捐红色的钱显然具有强制性,这种“被捐款”情况的出现,给爱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一,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孩子来说,他们捐的每一分钱都是家长的劳动果实。100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或许不是难题,但家庭经济状况总是有好有坏,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100元就是一种负担。
其二,孩子会把捐款数额越大同越有爱心画上等号,从而滋生孩子错误的评价标准,产生攀比之心,并且用家长的劳动果实来换取自己的虚荣感,这样培养成的爱心其实就是一种不劳而获。
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因而,每一份捐款,无论数额多少,无论捐了几次,都是心系灾区的最真挚、最自愿的表达。
其四,学校忽视了培养孩子爱心采取捐款活动只是其中一种方法,在捐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很欠妥当,更使得款活动变成了学校、教师之间的“政绩攀比秀”。
这类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再发生。
首先,应倡导学校找回原则与真诚,用爱的传递、孩子的成长作为评价捐款活动的标准,这样才能还此类活动应有之义。
其次,爱心是发自内心里的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注、关怀与关爱之情,捐款不过是表达爱心的方式之一,学校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公益活动,也可以增强孩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再次,要规范捐款的制度和原则,在捐款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成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捐款的目的、实施过程、捐款去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公开详细情况。另外,要保护捐款人的个人隐私及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最后,呼吁捐款组织方要“以人为本”,不要捐款当做政治任务去完成,不要靠捐款的数目作为衡量个人政绩的标准,要聚集每个人的微薄之力,汇聚大爱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奉献中是每个人得到快乐。
[1] 来源:南阳社区《小学生因给震区捐款不够多被罚写3倍作业》
[2] 来源:南阳社区《小学生因给震区捐款不够多被罚写3倍作业》
以上就是【公务员面试热点:爱心捐款“变了味儿”_梨树华图】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热点:一次性发泡餐具迎来"解禁日"_梨树华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