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13:58:10 教师招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21吉林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艾森伯格注意到,科尔伯格硏究所用的两难故事在内容上主要涉及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等问题。例如,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中,海因茨必须在违法和履行丈夫的责任之间作出选择。她认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儿童的道德推理,使他们的推理局限于一个方面,即禁令取向的推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艾森伯格设计出不同于科尔伯格两难情境的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即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以此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的特点是一个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之间作出选择。
例如,一名同学面临这样的情境:他必须在自己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与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之间作出选择。
艾森伯格总结出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助人与否的理由包括个人的利益得失、未来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欢某人。
第二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开始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简单的关注。
第三阶段: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儿童在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涉及的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第四阶段:移情推理。儿童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开始注意与行为后果相关联的内内疚或其他情绪体验,初步涉及对社会规范的关注
第五阶段:深度内化推理。儿童决定助人与否,主要依据内化的价值观、责任、规范以及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
【例题再现】
1.【判断题】根据艾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因为他人需要帮助,表明该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已达到移情水平。( )
【答案】×。解析:艾森伯格将亲社会推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年幼儿童关注的是从帮助中受益,或因为喜欢、认同对方从而愿意帮助。第二阶段是他人需要的取向。这个阶段儿童伸出援手的主要原因是其他人的身心、物质的需要,如“他要用血”“他很悲伤”等。第三阶段是赞许和人际关系、刻板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比较关注来自他人的表扬和他人对自己的接受、认可,儿童已经形成的有关好人或坏人的刻板印象也是影响这一阶段帮助的重要原因。第四阶段是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出于对别人的同情关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原因而提供帮助。第五阶段是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出于内化了的法律、职责的考虑,或者因为坚持法律、接受规范价值观而帮助。题干中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别人需要帮助,而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因此属于他人需要取向,而不是移情取向,故本题说法错误。
2.【单选题】成绩优异的学生张某之所以不愿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李某,是因为帮助李某会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张某处于( )。
A.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 B.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
C.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阶段 D.移情推理阶段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包括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需要取向的推理,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移情推理,深度内化推理等五个阶段。
选项A,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认为助人与否的理由包括个人的利益得失、未来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欢某人。
选项B,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认为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开始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简单的关注。
选项C,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阶段认为儿童在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涉及的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选项D,移情推理阶段认为儿童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开始注意与行为后果相关联的内病或其他情绪体验,初步涉及对补会规范的关注。
题干中,张某之所以不愿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李某,是因为帮助李某会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与个人的利益得失有关,属于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