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 2022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比重中的逆向思维

2022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比重中的逆向思维

2021-09-16 08:37:0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吉林华图:在线课程推荐

2022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比重中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公务员考试中,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并不少见,例如我们在做资料分析时,就可以运用逆向的思考逻辑去反向应用材料中已知的信息,这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快速解题。本文将重点阐述在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比重类题目对逆向思维的运用。那么,如何才能够一眼确定比重类题目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解题呢?以及,对这种题目而言,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呢?接下来将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解答。

  1.比重类题目运用逆向思维的适用条件;

  首先,此类题目属于比重类题目,而且更多出现在比重与倍数杂糅类题目中,因此这类题目应该同时满足比重和倍数类题目的题型特征。

  其次,这类题目通常只给出部分量以及部分量占整体量的比重,整体量相对而言是未知的,最终求部分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平均数间的倍数关系。

  2.比重类题目运用逆向思维的具体解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题干中表示部分量占比情况的具体数值;

  第二步:直接假设整体量为已知量,利用部分量=整体量×部分量对应比重,来表示部分量的值,然后按题干要求代入倍数或平均数公式求解。

  3.例题讲解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约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 人口总数约为32.1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3.4%;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约为71885.6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

  【例1】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GDP约是全球水平的多少倍?

  A.2.7

  B.1.6

  C.0.9

  D.0.4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与倍数杂糅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约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人口总数约为32.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43.4%。

  题干已知部分量的现期量以及各自的现期比重;

  第三步,由题干已知量部分量出发正向求解:

  第三步,假定题干整体量的基期已知逆向求解:

  2017年,A省完成高铁客运量1787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74.64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8.1%,高铁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占铁路旅客运输总量的62.7%和54.3%,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4.3个和3.9个百分点。

  【例2】2016年,A省高铁客运量约是普铁(除高铁外的铁路)客运量的多少倍?

  A.1.4

  B.1.7

  C.0.8

  D.1.1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五段,“2017年,A省完成高铁客运量1787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74.64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8.1%。高铁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量分别占铁路旅客运输总量的62.7%和54.3%。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4.3和3.9个百分点”。

  题干已知高铁客运量的现期量、同比增速;高铁占整体的现期比重,以及相对于上期比重而言两期比重的差值;

  第三步,由题干已知量部分量出发正向求解:

  第三步,假定题干整体量的基期已知逆向求解:

  结合上述两个例题来看,不难发现在已知部分量以及比重时,直接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正向求解很多比重杂糅类题目相对是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假定整体量已知,利用部分量=整体量×比重,反向思考题目,简化计算。

  大家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多应用逆向思维,总结思路,举一反三。通过大量的训练,相信大家一定能在资料分析版块有一个质的提升。

  重庆分院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比重中的逆向思维】的相关内容,如果要了解更多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比重中逆向思维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国考结构化面试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