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松原华图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阅读理解做题方法之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阅读理解做题方法之关键点法_松原华图

2021-07-16 09:45:15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阅读理解做题方法之关键点法_松原华图

  关键点法含义比较广泛,有表达倾向性的,就是可以从材料中看出一些具有倾向性的态度词,表 赞赏的,表否定的,表肯定的,表讽刺的态度词等;也有是递进、转折、因果等关联作用的关联词,比如 但、事实上、不单、因为等;还有一些标点符号,像是用引号引起来的,破折号解释出来的,问号反问的 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做题时需要考虑的关键点,因此我们可以统称为关键点法。 所以在读此类材料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好勾画的工作,以便选项中出现对应词时,方便查找。

  【例1】(2009年国考) 旅行是什么? 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 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 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 ,也是感性的 ;既酣畅淋漓 ,又难以 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 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类型】基本主旨概括题的关键点法。

  【分析】第一步,读题干,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第二步,看选项, 的“给予了精神享受”A。项说的“模糊不清”,B项说的“淡然无力”,C项说的“没解答读者问题”,D 项说 第三段,分析材料。文段首先用两个设问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引出 文段的主题句。通过阅读不难发现,文中“思辨”“感性”“酣畅淋漓”“沉醉”等词均表达了一种积极的 倾向性。再来观察四个选项,其中 A 项的“模糊不清”、B项的“淡然无为”、C项的“没有解答”均带有 一种消极的倾向性,与原文态度不符,应该快速排除。唯有 D项的“宝贵的精神享受”与文段显露出的 态度一致。

  【参考答案】D

  【关键信息点】找准关键点。

  【例2】(2010年国考) 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文字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使诗的意象和隐藏 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象才更 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和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 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诗 知音 意象 B.自然 灵感 文化 C.生活 感情 品味 D.文学 符号 精神

  【类型】变型的主旨概括题(找关键词类)的关键点法。

  【分析】第一步,这是变型的主旨概括题的找关键词类型。 第二步,大致浏览选项里给出的各个语词。 第三步,在阅读时,圈画出你所认为的重点,做此类题,一般的原则就是,说得最多的都是那段材 料的重点,再辅以文段的分析,来加以判断是否正确。文段首句为并列结构,分别从诗人和知音两个 角度来谈其对诗的作用,诗人创作诗,知音理解诗。从第二句开始列举具体的诗词为例子,说明诗歌 的意象及其影响。对应文段,关键词为诗、知音、意象。B、C两项仅是对应原文中的“诗人从生活和大 自然捕捉灵感”一句,并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D 项将诗概念扩大为文学,原文主体仅为“诗”,虽文中 提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而这个过程是需要知音读出诗的意象来完成的。

  【参考答案】A

  【关键信息点】1.圈画重点;2.理清文段思路。

  【例3】(2012年江苏) 长期的不透明 ,耗损着慈善组织 的信誉,更伤害了公众的公益热情。最近曝出的几个事件显示出 公益与社会的“对立困局” :一边是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另一边 却是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缺席;一边是社会慈善需求的扩大,另一边 却是公众不信任感的增加。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 )。

  A.慈善组织的公益性 B.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C.公益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D.公众觉醒的权利意识

  【类型】变型的主旨概括题(找中心议题类)的关键点法。

  【分析】第一步,这是变型的主旨概括题的中心议题类型,需要我们判断陈述主题。 第二步,看选项, “觉醒的意识”。 A 项说的“公益性”,B项说的“公信力”,C项说的“组织与社会的关系”,D 项说的 第三步,读材料。文段的首句即提到了组织和公众这两个名词,也指出了“不透明”对“组织”和 “公众”带来的伤害。接下来各用了两个“一边”“另一边”来举例阐述具体的伤害,表明了“不透明”导 致公益与社会存在着“对立困局”。A 项的“公益性”在文段中无从体现,文段侧重强调慈善组织的“不 透明”;C项并非中心议题,文中谈的是公益与社会的“对立困局”,重在说明不透明对慈善组织和社会 公众的伤害,并非强调二者关系;D项表述有误,文段谈的是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并非“觉醒”;而 B 项的“公信力”意为是公众信任的力量,与本文的“不透明”的主题最为接近。

  【参考答案】B

  【关键信息点】在没有最精准答案的情况下,我们次选与之最接近的,比如此题的“公信力”和“不 透明”。

  【例4】 红 (2014年上海) 杉树是地球上仅存的红木科树种之一。美国红杉树公园有一片高大挺拔的红杉,躯干通体绛 红,冠上枝桠遮天蔽日,根部直径达到8米。据说世界上最高的红杉树在澳大利亚,不幸其主干毁于 雷电,最终定格在了75.2米。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在成长中尽快长高、长大就能争取到更多 的阳光,根部粗壮之后,从地下获得的水和养分也会增加。所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大树的长成也需要天时、地利

  B.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发展

  C.万物生长靠太阳

  D.能生存下来的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类型】句末类的语句衔接题的关键点法。

  【分析】第一步,这是变型的主旨概括题的语句衔接题类型,需要我们判断句末空缺的一句话填哪 个选项会比较合适。 关 第二步,看选项,A 项说的“大树成长需要天时地利”,B项关键词在于“竞争”“生存”“发展”,C项 键词在于“太阳”,D项重点在强调“能生存下来的就是能够适应变化的”。 第三步,读材料。横线前出现了“所以”这个关键点,就表明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上文首 先通过一些数字介绍红杉树长得非常高大,接着引出文段的重点语句,即“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 程,在成长中尽快长高、长大就能争取到更多的阳光”。这段话中强调的关键词就是“竞争”“成长”“阳 光”,对照选项,A 项只强调了“成长”的过程,C项只强调了“阳光”,D 项只强调了“生存”,这三个选项 强调点都稍显片面,只有 B项对应重点语句,是完整归纳。

  【参考答案】B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阅读理解做题方法之关键点法_松原华图】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面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