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09:22:05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通榆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国考申论范文之建设乡风文明 留住乡愁记忆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中国乡土村落景象如今正渐行渐远。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中国不断遭到侵蚀,乡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乡村伦理生活中能起到身教言传之效的乡贤群体愈加稀缺。新时期如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领带动下,借助这一群体,重塑乡村文明,让广大农村不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留得住一份乡愁,成为一个令人期待和关注的话题。
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明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建设乡风文明 留住乡愁记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乡村建设不仅要物质丰裕,更要乡愁悠长。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如何重振乡风文明是当下全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总书记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的乡愁”,只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才能留得住乡愁,使乡村建设更可持续。
建设乡风文明,要大力传承乡村文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式的归园田居让人钦羡不已,旧时农村的美好田园景象让我们对乡村有着无限的期待。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作为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所说“差序格局”中的展现,农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要继承农耕文明中的传统农业技艺,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农村饮食文化,比如包粽子、月饼等。三秦大地,历史无数;发扬光大原有的陕北的扭秧歌、安康紫阳县的山歌,渭南的华阴老腔等文化传统。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让乡村更像乡村,保持乡村风貌和乡村味道。让外出游子和前来参观的游客能够感受到原本乡村文化中泥土的芬芳。
建设乡风文明,要培育良好的家训家风。记说“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立身处世的格调,是社风的基础,涵养家风方能正国风。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有浓厚的家风家训传统,曾经乡绅乡贤能够影响一方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良好的家风和道德品质。无论孟母三迁、曾子杀猪;亦或是《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都能让我们看到良好的家风家训对后代的熏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风家训的影响日渐式微,乡村文明有被城市文化替代的趋势。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文明的作用,需要在农村兴起一股修家风、育家训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文明夯实社会基础。
建设乡风文明,要营造淳朴的民风民情。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风民俗在乡村社会中对村民生活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民风民宿充分体现在人民日常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和节庆活动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还存在一些婚丧陋习,比如天价彩礼给村民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冥婚、闹新娘等活动跟当前社会文明格格不入。从养老来说,传统的养老方式由于子女外出务工,造成一些老无所依现象。对婚丧陋习、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通过移风易俗、净化乡村风气,解决好人情泛滥、大操大办等劳民伤财地不良风气和陈旧落后的社会习俗。
乡风文明事关乡村振兴成败。只有大力传承乡村文化,培育良好的家训家风,营造淳朴的民风民情,才能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让广大农村不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留得住一份乡愁,还现代人一份心灵的旷野。
以上就是【国考申论范文之建设乡风文明 留住乡愁记忆】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