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13:47:18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城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1国考省级申论试卷-省级申论试卷-申论卷-申论考题及答案
二、给定资料
1.一篇题为《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其中下面两 段文字尤其引起了网友的热评:“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范儿’,一个国家有 自己的‘国家范儿’。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
‘中国范儿’。”“‘和为贵’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汉唐直至当 代,彰显着大国气度。航海家达伽马,在到达非洲大陆时树起了旗帜,标示葡萄 牙王室的主权。然而他不知道,比他早一百多年,一位叫郑和的中国人早已到达 了非洲。郑和并没有树立标示大明主权的旗帜,而是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友好 而和平的丰碑。拒绝侵略,传递友好,这就是我中华的气度,我们的‘大国范儿’。”
有网友点评说:这样的文章读得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表现出了中华民族 的“大国意识”,看过之后不禁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还有网友围绕着“大国意识”进一步加以阐述:大国意识不是简单的经济头 脑,更深层次的是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充实感;大国意识是种具备长远眼光的素质, 不是满足眼前蝇头小利的市侩;大国意识是种崇尚奉献的执着,不是吝于个人付 出的自私;大国意识的背后是民族崛起的魂魄。这位网友认为,一个具备了大国 实力的国家究竟能否赢得作为大国的相应尊重,究竟能否发挥与大国身份相称的 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国民是否具备明智而坚定的大国意识。
也有网友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张名片。树立大国意识的过程,也是中国的国 家形象被世界充分认可的过程,这就要求国人具备与大国形象相匹配的公民素 质。这是崛起的大国对公民提出的内在要求,国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 己的行为举止与大国形象相称,展现大国风采。每个中国人都应自觉树立大国意 识,不断提高素质,这是提升中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此相关,国民素质问题也自然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位在埃及旅
到此一游”。实际上,个别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举动引发的争议一直不断。泰 国国家旅游局一官员说,随着中国来泰国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泰国民众对中国 游客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留给泰国人的负面印象主要有三:不守秩序、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尊重当地习俗。有些中国游客进 入寺庙不脱鞋,偷着躲着穿鞋进入,这被认为是对当地宗教信仰的极大亵渎。
在欧美国家,有的中国游客表现同样不佳。美国一大学教授对记者说:“中 国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会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上厕所不冲 水。”在法国,去教堂都要穿着整齐并脱帽,同时禁止拍照。但有些中国人去教 堂参观时总是急急忙忙,不注重自己的仪容,还随意拍照。
在国内,媒体曝出的低素质事件也让人瞠目。某市地铁上,一名男子到车门 附近给孩子把尿,有乘客提醒劝阻,这位父亲不仅丝毫没有歉意,反而对其大打 出手,而其他乘客都在围观,无人出面制止。在瑞士飞往中国的航班上,一名中 国乘客因为前面的同胞将座椅后倾,感觉自己的空间太小,发生争执扭打,飞机 也因为二人的斗殴被迫返航。
有专家认为:这些事情让人看到,不注重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社会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也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渐提升的大国地位不相 称。
2.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 传统。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中高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 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提升软实力。
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近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
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 题,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建议。
“书香社会”的提法“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Y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说,她对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 会”特别赞同。读书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要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国人在海 外的形象,倡导全民阅读十分必要。
Y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号,人们不喜欢。用阅读潜移默化地熏陶国民, 效果会更好。现在,大城市的图书馆不够多,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更少,人 们想读书,但没地方读。因此她建议各地多建一些图书馆。
全国人大代表w认为,今天到处都是低头族,他们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 真正读书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撑,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 有局限性,厚度不够。
W说,她今年带来一个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欧美一些国家规定,社区 方圆十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创造条件引导人们阅读。我们也应当营造 这样的环境。大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明缺失等现象是存在的,但他相 信情况会渐渐变好。很多人在国外看到同胞的不文明行为时,都会感到很难为情。 一些人出国后的表现像暴发户,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甚至做出其他不文明的事。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民在接受社会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不 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G建议,应当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国人“礼仪名片”,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小、落细、落实上 下功夫。
G指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如父慈子孝蜕化成 纯金钱性的抚养和赡养义务,邻里和睦蜕化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孤岛”,尊
逐渐流失,如果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坚守,我们可能会进入物质丰盈,但精
神贫瘠、文化缺失的状态。他建议,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 明和现代生活的特点,归纳整理行业和地域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 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
总书记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 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全国政协委员K说,在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在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缺失, 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等现象越来越突出。K认为,孝敬父母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 他建议,以大学生作为弘扬优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 积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孝德之心、仁爱之心,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 将传统孝文化列入公选课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以“孝 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 孝爱美德。
W认为,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文 件,要求学生从中学开始,都要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这非常好。从孩子 抓起,这对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他引用了欧洲一位 哲学家的话: “孩子出生后,要给他鲜花,让他视觉上看到美;给他音乐,让 他听觉上建立音的概念。”w认为,这就是在体现素质教育。
3.学者F谈起自己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和《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两 门课的体会时说:“为什么要学这些?因为这些作品里,集纳了大量国学精华, 学了确实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我认为,眼下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重视传统文化 课程”
在F看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崇尚科学,科技也越来越重要,但归根结底, 科技由人来掌握。如果人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不够,现代化早晚会毁于一旦。 所以,在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它是一种潜移默化
的东西,能让人受益终身。
“不学礼,无以立。”F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学“礼”, 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世。或者说,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 规矩,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礼”与“立”做更宽泛的理 解,那么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 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或许正因如此,总书 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严明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 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位资深媒体人L强调,如果不利用传媒,不能旗帜鲜明地打出美与丑、善 与恶的旗帜,全民素质的提升就缺了一条重要途径。“我每天早晨上班开车时都 听新闻广播。其中一个频道每天8点钟都会请一个权威人士来做公益报时,十几 秒钟,几句话,传递出来的却是主流媒体倡导的一种价值观。久而久之,听众就 会被正能量感染,这就是潜移默化。”
“早晨8点是黄金时段,拿出来做广告应该能挣很多钱。但如果媒体只想着 经济效益,忘记了自己的责任,那是很悲哀的,这个社会就没救了。”
在他看来,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保证媒体都 有一定的黄金时段用来进行公益宣传,提高国民素质。
L向记者提到了某电视台一则让自己感动的公益广告。“广告上一位患了阿 尔茨海默病的父亲,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吃饭时还没忘儿子爱吃饺子,把饺子装 进自己口袋,要给儿子带回去,广告语是‘他忘记了许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 这则广告触碰了我最柔软的神经,让我思念我的父亲。一个好的公益广告,能直 击人的心灵,自然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样的优秀公益广告太少了,媒体 人如果自己都没做到真善美,他们在宣传真善美时都不投入感情,那还怎么教化 别人呢?
国家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张主任指出,新的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更多备考资料欢迎添加白城华图小客服:huatu3214567
如果不遵从这些规定,就违法了。旅游法虽然只针对旅游业,但这步迈得很 踏实。“在有章可依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罚。”
中国要进步,提升国人的素质刻不容缓。邓小平当年曾道出过这一点的重要 性:“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如今,中国GDP全球第二,高速铁路迅猛 延伸,载人航天器和载人潜水器把炎黄子孙送到了太空和深海……我们必须有与 之相匹配的、不断提升的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 体现在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更是民族精神深远、长久的延续。
4.中国当代相当一部分艺术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把“中国元素”和 “中 国符号”作为自己破茧而出的支撑点,这从艺术家黎明(化名)的行为、装置、 水墨试验、油画、综合材料等借助不同的艺术材质和媒介、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 方式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直观反映出来。“中国精神”已经构成黎明创作心理环 境的地理地貌和现实图景。在黎明早期的油画作品中,长城形象的运用既突出了 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意味,又在深层次中隐含着艺术家对纵深历史时空的挖掘 以及与历史进行对话的强烈要求。他的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的展示, 一路从北京大学、长城司马台,穿越昔日的罗马帝国,牢牢楔入欧洲文明发源地 的希腊奥林匹斯山。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凸显了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裹挟的极 度不安的民族自尊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精神,这正是黎明表现大国意识的一个 前提。
正是在这一点上,黎明不同于其他习用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艺术家,他的 巨幅综合材料系列作品也许最能反映他的艺术精神和中国精神的共振。布面、牛 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等,在黎明的作品中 构成时空、地理、人文三位一体的对话关系。在这类作品中,黎明表现出对于中 国精神和本土语言的强烈自信,挖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科技理性主义以摧枯拉 朽之势洗劫世界的当下,如何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想象,展开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
黎明的作品不拘泥于艺术的园圃,包蕴的是良知、人性和无尽的情怀,在黎 明的行为水墨实验作品《捉影》系列中,我们可以从艺术家用中药为长城疗伤的 创意中,感受艺术家良知的源头来自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也从而使黎 明将自身放置在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责任担当上。正是源于这一责任意识,他一路 实施着“捉影”的系列创作。而“捉影”本身的动机,在黎明策划执行的一系列 展览的命名中,已经给出了现实的答案,比如“与传统打一照面”“水墨主义” “水墨社会”等,其中的水墨精神就是东方文化精神。
黎明还采用现代化机械制造冰砖,以冰雕的技法塑造基督教堂。无论他塑造 的教堂多么壮观、华美,在城市的建筑丛林中依然那么渺小、微不足道。而上帝 在哪里?是不是在教堂?这不是艺术家讨论的问题。在这一装置作品中,我们感 受到的是艺术家对西方建立在圣经宗教信仰上的文明的质疑,和对自身文化立场 的反省。同样地,《亚当与夏娃》描绘了人类走出伊甸园后的无所归依,将人性 投射到现实语境中,表达了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浮躁焦虑心理,也指证了西方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无端无助。毫无疑问,其捕捉到的影子背后是中国精神的 内核——天人合一的境域。
5.“善待自己,让自己的心态平和;善待家人,有任何问题好好思考、好好 解决;善待周边亲友和陌生人,不让自己成为垃圾人,不给身边人传递负能量。” 当调查问卷问及应当如何提升国民素养、优化社会生态环境时,网友“巫眯”如 是回答。
“自己努力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教育孩子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监督家 人亲友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在社会公共空间做文明的表率,积极传播正能量。” 网友“心灵之约”说。
“我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也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柔对待。”网友“夏河” 说,她会微笑地对待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时刻记得使用礼貌用语,感恩生活中每 一个帮助过她的人。正因为她的礼貌与温和,多次轻易地化解了一些小麻烦。有 一次,她开车等红灯时,将挡位挂在空挡,孩子说要喝水,她就伸手到副驾驶座 上拿水。因为路面有下坡,车子下溜,碰到了前面的一辆卡车。“夏河”赶紧停
车上前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主动询问卡车司机要赔多少钱。没想到对方大度地说: “没关系,车子撞得不严重,不用赚钱了。”“夏河”连声道谢,并主动留下自 己的手机号码,让那位好心的司机如果发现遗留问题可以随时找到她。
网友“子曰”和“雨后”认为,传统文化被漠视也是导致教养缺失的原因之 一。网友“子曰”说:“家长、老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践行传统文化 精髓,领会其中真谛,并结合当今社会大背景,努力修身状性,三五个月内,肯 定会影响到一些人。”
“我是老师,也是家长。从学生的作文中,从儿子的讲述中,我不时能看到 听到孩子礼貌言行遇冷的情形。每当那样的时候,我都很痛心,会及时跟孩子沟 通,纾解他们心中的委屈和郁闷。”
说起生活中的礼貌言行遇冷,某小学校长D很在感触。她认为,孩子的文 明礼仪培养和教养养成离不开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呵护与培育,而来自家长和老 师的每一次疏忽,带给孩子心灵的伤害会远远超过其他人。
前两年,国内媒体曾聚焦教师无视或漠视学生问候这一现象,并引发了社会 诸多层面的讨论。对此,D 深有感触。她要求老师必须与孩子“温暖互动”,对 孩子的问候与需要给予温暖回应,要有目光接触,要面带微笑。如果发现不小心 冷落了个别孩子,一定要及时跟孩子沟通,说明情况。
D说,言行兴止有教养,一方面是为了真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让别人感 到愉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样做能让自己感到愉悦。更何况,旁边或许还有 几子或者学生呢,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时刻以身作则,注意言行礼貌,不断提 升自身素养。
某大学教授N说:“国民素养提升一日之功,家长,教师应率垂范,言传身 教,多给青少年正能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定有希望!”
6. 有教育专家撰文指出:“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该文择要如 下: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 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而是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 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 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 应该转向那里?我认为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都没有确定的指向。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
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
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 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什么叫过 头?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 怎么布置工作了,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 他的才能,他的分数,都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我个人认为这 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适当”,指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 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 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让孩子学他内心喜欢的东西。
蒙田说:“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哲 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如果
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主流价值却全部忘了。
三、作答要求
(一)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 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 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 字。
(二)“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 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 字。
(三)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这 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 分)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 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400 字。
(四)某区一所中学举办“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如你是该区 文明办的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5”, 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稿。(20 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对象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 生动,有感染力;(4)不超过500 字。
(五)“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 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 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 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 字。更多备考资料欢迎添加白城华图小客服:huatu3214567
以上就是【2021国考省级申论试卷-省级申论试卷-申论卷-申论考题及答案】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国考地市级申论试卷-地市级申论试卷-申论卷-申论考题及答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