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09:36:14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敦化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1、教育概念
广义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一词出现在《孟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
考点2、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也叫教育中介、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3、教育的属性
①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阶级性;教育的历史性...
考点4、教育的起源
理论名称 | 基本观点 | 代表人物 |
神话起源说 | 最古老的观点; 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
宋代朱熹 宗教 |
生物起源论 |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基础; 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
法国利托尔诺 英国沛西•能 |
心理起源论 |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 美国孟禄 |
劳动起源说 |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
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
考点5、古代教育内容
国 别 | 时 期 | 教育内容与特色 | 记忆技巧 |
中国 | 奴隶社会 | 六艺 | 四书五经六艺 |
封建社会 | 四书五经 | ||
欧洲 | 奴隶社会 | 斯巴达和雅典教育 | 雅思教育七技艺 |
考点6、近现代教育特征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考点7、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全民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现代化。
考点8、教育学中常考人物及主要观点
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①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论教育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富民教民”。
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③论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④论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⑤论教育内容:以“仁”“礼”为核心
⑥论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
“因材施教”(孔子最早践行,朱熹明确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即巩固性原则)。
⑦论教学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行相结合)。
其他教育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孟子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
“存心养性”
培养“明人伦”的“治心”的“劳心者”。
(3)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
“化性起伪”
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4)墨家的教育思想
兼爱、非攻思想,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论教育作用:“有力者急以助人,有财者急以分人,有道者急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论知识的获得,墨子认为知识的来源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前两种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知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一切顺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6)《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论教育的功能:
①社会功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②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教育原则:
①“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②“豫时孙摩”——(豫,指预防;时,指及时;孙,指顺序;摩,指观摩);
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④“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
⑤“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
⑥“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
⑦“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重道;
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
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关键期。
西方的教育思想
人物 | 称谓或著作 | 教育 任务 | 教育方法和 特色 | 内容或方法 步骤 |
苏格 拉底 |
在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 道德培养 | 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 | 第一步:讽刺 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助产 |
柏拉图 | 《理想国》 | 培养和造就 哲学王 |
重视女子教育 |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灵魂白板说 ƒ《政治学》 |
营养的灵魂 感觉的灵魂 理性的灵魂 |
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观点、分段教学 | (0-7岁)体格教育 (7-14岁)情感道德养 (14-21岁)教学与科研 相结合,分班授课 |
昆体良 |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 培养善良、精于雄辩的人 | 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
人名 | 国别 | 观点 |
培根 | 英国 |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
夸美纽斯 | 捷克 | 《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即教育要遵循自身规律。 (2)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4)“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洛克 | 英国 | 《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
卢梭 | 法国 | 《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顺其自然” |
康德 | 德国 | 首次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 |
赫尔巴特 | 德国 | 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1)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2)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要注重道德教育,教育的最高目的地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
杜威 | 美国 |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现代教育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3)“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4)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
斯宾塞 | 英国 | 提倡“实科教学” 提出“教育预备说”,主张教给学生有利于生活的科学知识 |
人名 | 国别 | 观点 |
克鲁普斯卡娅 | 苏联 |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
凯洛夫 | 苏联 | 《教育学》 |
马卡连柯 | 苏联 | 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
杨贤江 | 中国 |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
人名 | 国别 | 观点 |
赞科夫 | 苏联 | 《教学与发展》 |
苏霍姆林斯基 | 苏联 | 《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
布鲁纳 | 美国 | 《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式学习。 |
布卢姆 | 美国 | 《教育目标分类学》 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
巴班斯基 | 苏联 | 《教学过程最优化》 |
瓦•根舍因 | 德国 | 《范例教学原理》 |
人名 | 国别 | 观点 |
蔡元培 | 中国 |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并举”;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等。 |
陶行知 | 中国 |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
黄炎培 | 中国 | 职业教育先驱,“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
考点9、常见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名称 | 概念及特点 |
观察法 |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
调查法 |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 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
行动研究法 | 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
个案研究 | 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教育与教育学】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