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11:53:2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临江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做对意图题的要领
相信系统练习过言语题目的小伙伴们,最纠结和头疼的题目,除了逻辑填空,就非意图题莫属了。其实意图题没那么恐怖,主要是大家脑洞开太大,想太多了。一想到意图,很多人就开始天马行空,用自己固有的思路去揣测和理解文段,导致答案离题万里,看完解析后还觉得自己无比有道理,想不明白为何这样选择答案。比如13年国考题:
【例1】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文段说劳动力就像流动的水,在城市经济下行期,水会流回农村,上行期返回城市,这种现象呢就叫做海绵效应,对就业起到缓冲作用。但是作者在后文强调,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国情就是老年化社会开始到来,可见这段文字重点放在转折之后。问作者意图是什么。基于文段很明显,作者强调海绵效应虽然现在看起来还可以,以后是继续不下去的,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这东西不能长久,千万不要过度依赖。而有些同学呢,没有get到作者重点,基于对文段整体的印象,往往偏向于选择错误答案D,说劳动力不应该成为城市经济的牺牲品。这种答案看起来义正辞严,很是为农民工朋友着想,出发点是好的,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纯粹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人家明明讲的是海绵效应,你却撇开重点跑去讲农村劳动力被牺牲,不得要领。
好了,那究竟什么才是意图题的要领呢?请记住主体、话题。
老子曾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知其白守其黑”。在纷乱的文字中,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听起来最平常。意图题里,不管文字怎么变换,选项如何纷扰,只要牢记描写的主要对象,就可以一往无前,选到正确答案。
是的,就是那么简单,找到描写对象,它有了两个化身,一个叫做主体,一个叫做话题。正确答案,永远围绕这些东西。主体,就是文段描写的对象,可将它定义为叫得出名字,有叫法的任何东西或概念,比如中国、政治家、知识分子、女人、海绵效应、旁观者效应、种业、农业、科考站等等,一般是可以做主语或者宾语的名词。话题就是维度,也就是从哪个方面着手讨论,比如中国这个主体,可以加上奥运会、输赢、发展、外贸、生态方方面面的维度,话题可以是动作、行为、措施,也可以是领域、范围。一般一个文段只有一个话题。有些文段只写了话题,没有主体,有些文段既有主体又有话题。有话题的选择和文段话题一致的答案,即有话题又有主体的文段,把二者加起来共同选择答案。不管是主体还是话题,正确答案一定会有所呈现。比如下面这两道让很多人纠结的题目:
【例2】据初步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7万处,博物馆约2900家,粗略估计,全国文物藏品不超过2000万件。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英格兰面积只有我国的1/73,而其受到国家登记保护的文物点达到50万处,各类博物馆有3000余家,其中大英博物馆目前就拥有藏品700万件。建国历史仅200多年的美国,各类大小博物馆也有16000余家,其中美国斯密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就多达1.3亿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
B.政府应成为保护文物的中坚力量
C.我国应加大对文物的发掘和管理力度
D.各国对文物的判定标准不尽相同
文段主体是文物,每个答案都有所涉及,那么我们来看话题,通过数字对比中国泱泱大国,藏品很少,英国弹丸之地登记保护的却比我们多太多,美国也是如此。由此看来,文段话题围绕登记保护不够来论述。所以答案应该与原文话题一致,选择A。B项的主体变成了政府,这个主体文中没有重点强调过,所以排除。C项的话题是要加大挖掘管理,文段说的是保护不够,可见这个对策牛头不对马嘴。D答案也是一样,讲的话题是标准,所以都要排除。
【例3】美国著名学者伊顿曾预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自然资源。”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金融危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急剧上涨,世界经济滞涨风险苗头显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C.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这个文段结构很清晰,援引观点加上作者观点,典型分总。总句强调的是国民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文段主体就是创造力,话题就是得到重视。基于此我们来看答案,A主体是人力资源,不符合,排除。B的主体是自然资源,不符合,排除。C的主体是创造力,符合文段主体,那么C就是正确答案。D的主体是国民素质,概念也不相符,排除。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可以看出,做对意图题,千万找到这个它——主体or话题,难题将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做对意图题的要领】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