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人事考试网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白城华图 >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申论学习的启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申论学习的启示

2021-04-06 10:05:50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白城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申论学习的启示

  纵有千种高门槛 难挡一个好思维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申论学习的启示

  2019年全国两会已经闭幕,其中最值得所有申论教育者和考生关注的,毫无疑问,正是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考生关心的是,从这个报告中能不能找出未来考试的题目和答案;教育者关心的是,从这个报告中能否找出一些对教研教学有用的信息。换言之,如果申论考试是道“1+1=2”的算式,考生更看重现成的“1+1=”和“2”,教育者则更看重作为基本元素和逻辑起点的“1”。近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看似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解读,但主要的路径选择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六经注我”,即用报告中的内容当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某种看法;另一种是“我注六经”,即从自己的某种看法出发来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解说。在这里,我将采取前一种路径,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内容来论述申论中会考察到的一个常被忽视的公务员核心思维:问题思维。不论申论考试的主题、题目如何变换,也不论通过语词故意设置了多少障碍,考生若能真正将这个思维内化于心、外行于笔,便可能更容易在考场上“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马克思在《集权问题本身以及有关1842年5月17日星期二<莱茵报>第137号附刊》一文中说道:“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当我们面对各种负面情况时,不应只是把它们当作某种历史的结果,去“报以哀鸣或者慨叹”,而是要从中看出“更正和解决的方向”,看出“现在所蕴含的未来的可能”。由此观之,能够从已知困难中找出症结,甚至从已知成绩中找到隐疾,以解决那些症结和隐疾作为自己用心、用智、用力奋战的目标,并自觉付诸实践,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思维。问题思维以思想上的问题意识与工作中的问题导向为主要表现方式,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要求,更是对每年上百万有志于公考的学生的要求。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整体框架来看,长期以来都是采取“回顾(成绩与困难)——目标(要求与取向)——任务(或建议)”的稳定结构,这也是问题思维的直接体现。

  过去一年,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更是来之不易的。负重前行已是常态,但是如果不知道“重”从何来,不清楚“重”如何去,那前路必然更加艰险。成绩是可以拿来当论据的,比如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冲破90万亿元。”也必须知道其实之前五年,我们的年平均增长率是7.1%。此时成绩就包含了隐忧,也更加凸显了前进之难。再如看到“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如果只是自豪甚至沾沾自喜,而没有去想为何通篇下来“传统产业”的好例子根本无处寻觅,便难以体会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实步履艰难、任重道远,要知道“加快”远不如“蓬勃”给力。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各种词语用法的背后都有着能言或难言的“真实问题”,发现并深入分析这些“真实问题”,往往才会与政府关注的焦点相契合,举例如下:

报告中的表述 统一特征 真实问题
加大“破、立、降”力度。 与报告中的其他表述相比,缺少结果性表述,表明整体上仍在进行或正面效果目前尚不显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立、降”在一定程度上和限定时期内事实上与GDP的增长存在矛盾,下行的压力和地方的阻力不可忽视,因而难度仍非常巨大,任务也异常艰巨。
出台促进居民消费政策。 目前社会上关于“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的讨论非常多,消费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下降,其背后既有供给侧的问题也有需求侧的问题。
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是可见的,但是雾霾、垃圾围城等污染问题仍被老百姓深切地体验到,这不是短期内可以真正打赢的战争。
制定支持双创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 创业和创新确实是稳增长、添动能的重要内容,但是创业创新方面的问题也极多,并且与整个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忧纾困。 民营企业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也是双创的希望所在,但是长期以来面临着多重枷锁的困缚,归根结蒂是法规政策等的支持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税负缴费、证照准入等方面尤为突出。

  对于这些“真实问题”,中央政府本身也是心知肚明,比如在最后的“困难与不足的总结阶段”,总理就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这就与之前“成绩回顾”的部分相呼应,而在之后的“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和“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也都可清晰的看到之前所提出或“暗示”的问题,恰恰是一切的起点。

  最近几年,申论考试中直接对“问题”的考察虽有但频率并不高,因此很多考生容易忽视问题思维的训练,但实际上能够“看到问题”本身既可以对未来申论的主题方向做出合理推测,又能够在答题尤其是大作文写作时体现出见解的深刻性。比如在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往年(市地级)中,扶贫工作方面的材料表面上是以描述正面事例为主,但扶贫本身就是对“贫困”这一问题作出的回应,文艺工作方面的材料则直接点出了目前存在“种种遮蔽”这个问题,最后的大作文,很多人写成了“表决心”式的个人宣言或者“歌功颂德”式的宣传文,而实际上“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并不只是在强调“顺势而为”、“乘风破浪”、“尽我所能”、“逐梦远航”,也在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若“一路平坦”,又何须“坚其志、笃其行”。任何工作都有自己的“穷山距海”,要想“一拳天与压潮头”,就需在啃硬骨、涉险滩、破难关的过程中,磨砺自身、提升自身、燃烧自身,如此才能点亮自己和国家的梦想。有了点儿问题思维(不用多),对很多主题认识和理解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

  再比如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往年(副省级)直接是聚焦在“困扰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超级大问题——“城乡对立”,这个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点到,既有经济建设层面的,也有社会建设层面的,还有生态建设层面的。在当年的最后一题即大作文的考察中,很多考生对“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一语的理解过于简陋,只将“互补”作为一个前提预设,作为一个论述起点,却忽视了“互补”的必要性论证,也忽视了“理想”和“自由”这两个字眼。其一,须知要论证互补的必要性,最重要的是看到目前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割裂”与“侵蚀”,与此同时乡村文明又对城市文明本身产生了“内部的对抗甚至肢解作用”,因此才要强调“互补”,即通过“积极的人为干预”来实现某种“融合”,所谓“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互补”即是在一种“动态平衡”中达到“共同的完满”而非“各自的圆满”。其二,“理想”与“现实”相对,“自由”与“限制”相对,现实中的问题恰恰需要“互补”来解决,而城乡间的限制不仅是制度上的、地域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要冲破那些限制,也需要“互补”来完成。而以上这些认识,都需要问题思维来激发。(作者:李金桐,上海分校)

网课学习—— 华图优品

面授课程—— 助你上岸

招考公告—— 招考资讯

图书推荐—— 图书教材

以上就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申论学习的启示】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1年省考笔试课程
吉林华图:jilinht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w+
阅读量
150w+
粉丝
2w+
点赞数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在线客服